□ 牛寨中
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来到蔡家崖后,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也随同来到,当月31日,陆定一在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张子意的陪同下,来到《晋绥日报》驻地高家村,与编辑部的同志们热情座谈。座谈结束时,同志们表达了渴望见到毛主席的愿望,很想亲耳聆听主席对报社工作的指导。
1948年4月1日傍晚,喜讯传来,毛主席要接见大家。高家村村西头一排三四孔窑洞的《晋绥日报》编辑部的院落里,呈现一片狂欢景象,大家互相转告、欢呼雀跃,社长周文、总编辑常芝青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连夜拟定了需要请示的十多问题,抄写工整,准备第二天呈交毛主席,请主席给予指示。
4月2日,毛主席在蔡家崖对《晋绥日报》和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的编辑人员发表了重要谈话,当时参加谈话的编辑人员有:总编辑常芝青,要闻编辑阮迪民、黄照,地方新闻编辑张友,国际新闻编辑杨效农、田允中,副刊编辑李蔚然、胡正,通讯科陈蝉鸣、鲁石、胡也,美术编辑术苏光,记者纪希晨、王雷行、汪涛,新华社晋绥分社记者高丽生、甘惜分,出版发行工作者水江、宋萍、董泯敌等20人。
4月2日早上,太阳东升,暖意融融,空气清新,人人神清气爽。八点多钟,总编辑常芝青带领报社20人,从高家村出发,沿着蔚汾河河谷欢快地向蔡家崖东去,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手舞足蹈,好不兴奋,15华里平川土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会见地点就在牛家花园,出于职业的敏捷性,记者们仔细地观察着,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几棵柳树轻轻地垂着枝条,不远处蔚汾河水在静静地流淌。花园西侧,有一排四开八间的木结构一脑梢瓦房,20平方米左右的陋室,既无彩旗张挂,无茶水递送。东面窗户下有一张旧单人沙发,沙发旁有一张古色古香的小圆桌,沿西墙和北墙放着长条木凳和椅子。报社编辑部的人员,就在这里紧张地等待着毛泽东的接见。大约十点钟,只见毛主席头戴带耳的灰色毡帽,身着褪色的灰棉制服,脚穿陕北农民特有的深灰色布棉鞋,脖子上围着一条陕北的羊毛围巾,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接待室走来,同行的还有贺龙、陆定一和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张子意同志。
座谈会开始,气氛就十分的轻松活跃,毛主席询问每个人的名字,根据每个人名字的特点不时地调侃几句,主席的幽默引来阵阵欢欣的笑声。毛主席在东窗前的单人沙发上落座,他那宽厚高大的身材使沙发显得有点窄小。主席一边点燃手中的香烟,一边接过了周文社长递上去的题目。看到编辑记者们准备好的提问,毛主席针对如何贯彻全党办报、报纸如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宣传党的政策、如何与反映实际相结合等问题,侃侃而谈。毛主席重点对《晋绥日报》在土改和宣传中的经验教训,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党报的风格、办报人员的革命化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准确的概括。毛主席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毛主席在谈话中以黄河上撑船的老艄公作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报纸必须掌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激流险滩、惊涛骇浪中,老艄公的眼睛总是注视着对岸,遥望远方,端正航向,把舵掌稳当,不然就会手忙脚乱,把船弄翻。教育党的干部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路线和政策,不能迷失方向。
毛泽东在谈话中对《晋绥日报》近年来经历的“左”右两种倾向的斗争作了深刻总结,提出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要经常开展反右和反“左”两条战线斗争的问题。他指出:“《晋绥日报》在去年六月以后进行的反对右倾的斗争,是完全正确的。在反右倾的斗争中,你们作得很认真,充分地反映了群众运动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批评报纸后来出现的“左”的偏向,指出“你们的缺点主要是把弓弦拉得太紧了。拉得太紧,弓弦就会断”。他还引用古人所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来说明新闻工作要做到有“张”有“弛”,“张”“弛”适度,不要搞“狂轰滥炸”。他鼓励报社的同志作一次“全面的总结”,充分认识右和“左”的偏向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就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共有2000余字,文字不长,却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唯一一次到一家报社编辑部发表谈话,是毛泽东新闻论述中的力作名篇,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进入成熟时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在“谈话”的影响下,《晋绥日报》诞生了常芝青、甘惜分、纪希晨等一批在新闻界和学术界著名的新闻人物。他们曾在现场聆听谈话,并将思想的种子带到各自后来的新闻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1948年4月4日清晨,大地寒凝将消,阳气初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行在微微晨曦中,乘坐吉普车离开蔡家崖,经岢岚、五寨、神池,前往塞外古城代县。在这里听取了参加土改工作的《晋绥日报》社原社长郝德青和代县县委书记苏黎的汇报,并对他们的工作作了指示。4月7日下午,毛泽东来到繁峙县伯强村,本想于当日晚赶到五台山,不料天下起了大雪,山路崎岖难行,便在伯强住了一宿。4月10日,毛泽东一行来到五台山台怀镇,次日,在地方干部陪同下参观了寺庙,并指示陪同的地方干部要好好保护文物和寺院。于4月11日,毛泽东一行离开山西进入河北境内,5月27日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中央工作委员会会合,在这里建立了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并完成了伟大的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