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墨迹,心是墨迹的物化。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我有三解。
第一种自我风格的建立,风格即为自我心画。一眼便知,这是启功的字,这是黄庭坚的字等等。当风格成为一种不变的模式时,本来意义上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心,其意识活动已经终止。这时的书为心画,墨迹是对心的重复。
第二种是以心生法。以心生法,是创作当下服从于心理运动的应急之举,前人说心为帅,笔为将,将从于心命,从于心命的当下应急,表达了心之所需。
第三种,此心非常心,而是道心,抑或是禅宗的自性之心。这个心,不属于人的属性,而是大道的本源之心。在这个意义上,人即宇宙,宇宙即人。是孙过庭书谱中的同自然之妙有的心。
我们知道,大道无形无色,它驾驭着包括物质形式在内的整个宇宙。我们见不到它,却从一切有机体、无机体上,感受到它的无所不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宇宙现象之美都是它的作品。老子早就告诫我们,以人的意识方式,语言方式去解释道,开口便错。人类的所有艺术之美,它的终极点,为什么是同自然之妙有?就因为人的意识与审美,杂陈着太多与大道相悖的东西。所幸人是大道的宠儿,道心,自性之心是大道对物质生命的唯一恩赐。老子告诫我们,唯道是从,不要想若非非。于是,古今的哲人们,艺术家们,最高远的选择是天人合一,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修行的意义,就在于修掉贪婪狂妄,修掉自以为是,当我们将自身平放于自然世界中时,道心,自性心不期而至,在我们的作品中,分享天地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