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永亮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边区邮政事业也随之发展,邮政事业企业化,发行邮票,实行邮资制度。一直到1949年,边区邮政管理局分拆,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归山西省邮政管理局统一管理。至此,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光荣完成使命。
晋绥边区邮票有自己的特色
随着解放区邮票收藏热的兴起,晋绥边区邮票也逐渐走进拍卖行。由于晋绥边区邮票发行时间距今已有数十年,印刷质量不高,研究关注度低,使得这个时期的邮票对于不少人还很陌生。
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成立前,一律为免费邮寄。1946年5月1日开始,实行邮资制度。使用邮资寄递信函等,一律付费。边区邮政不用“中华邮政”邮票,边区邮局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了邮票代签(也叫单位邮票)。一套五枚。每枚均用汉字繁体楷书凹字刻制,颜色单一,请边区印刷厂用薄纸石印印刷,无齿孔无背胶。有“国内挂号函件资费已付”,邮票呈桔黄色,邮资50元,习惯称为单挂号;“国内挂号函件资费回执费已付”,红色,邮资80元,人们称为双挂号;“国内挂号函件资费”,印有“中华邮政”四字,表示抗战胜利,拥护国共和谈全国统一。邮票为蓝绿色,未印邮资面值,平均邮资为20元;“国内平常印刷物一百公分资费已付”,蓝色,邮资3元;“国内平常印刷物五百公分资费已付”,灰紫色,邮资15元。以上五枚邮票于1946年5月1日发行,使用到12月底。
1946年6月,边区邮政局请边区画家李少言刻制了毛泽东头像邮票一套,由洪涛印刷厂用石印机印刷。这套邮票也没有齿孔、背胶。这套邮票面值不同,共九枚。每枚都是单一颜色同一图案。图案中央是毛泽东头像,四周印有“晋绥邮政”凹字体四字。有1元粉红色、3元蓝色、10元黄棕色、15元黄色、20元绿色、30元红棕色、50元紫色、80元红色、100元黄绿色。该套邮票于1946年12月发行。
受战争形势影响,邮资多次调整,新邮票印刷不及,只能用改值代替。因而,很难确定第一套毛主席头像改值邮票究竟有多少种。1948年,边区邮局又发行第二版毛主席头像邮票一枚,图案与第一版相同,蓝色,邮资为500元。在共和国成立前,各解放区都使用自己的邮票,比较杂乱,到邮电部成立后,才统一了全国邮票。
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改分局
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46年8月许琦之任第二任局长时,全边区先后建立了专署二等邮政局12个、县级三等邮政局32个、邮政联络站15个、邮政代办所200余个,邮政管理干部和邮工发展到599人。先后开办了信函、新闻纸、印刷物、包裹等6种邮寄业务,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从1948年5月开始,迅速建立了以兴县为中心,以原有主干线为基础,直通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三大战略区的总线邮路,使边区主干线、干支线邮路扩展至1万余公里。
1949年1月10日,绥蒙区邮政局成立。2月,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撤销,分设晋南区邮政管理局和晋西北区邮政管理局,归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领导。6月,晋南、晋西北两邮政管理局又奉命撤销,改为两个邮政分局。9月1日,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此后,各邮政局分局归各省邮政管理局统一领导。至此,晋绥邮政管理局,光荣地完成了解放战争期间党和政府所赋予的邮政通信任务。
邮政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信息服务业。纵观我国近现代史,不难看出国家主权和邮政的内在联系,我国人民为求得通信主权进行了一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新中国成立,国家通信主权回到人民手中。如今,我国邮政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向为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交通员、邮政人致敬!他们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永远值得后世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铭彝《晋绥边区邮票研究》
2、《中国邮票史》第6卷
3、《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
4、《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
5、《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6、《兴县革命遗址综览》兴县档案史志馆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