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压榨出胡麻,翻炒碾磨蒸汽加。
几代祖先融智慧,传承白氏铸奇葩。
富含营养争功效,深海鱼油创迩遐。
淳朴民风和合处,炊烟几度醉红霞。
兴县峁底胡麻油传统手工压榨技艺,流传于兴县峁底村,其远销晋、陕、蒙、京等地。曾有“拉不尽的兴县牛,吃不够的峁底油”的说法。
相传,最早的榨油方法叫“打油”“出油”“熬油”,油坊设备也非常简单,用料也只是单一的胡麻籽。峁底村白家油坊出现后,经过几代人不断探索,创造了“三条腿小榨油”的方法(即由单一的胡麻改为胡麻籽、黄芥、小麻子三种用料)并代代相传、相沿成习。
兴县峁底村胡麻油的特征: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颜色为黄褐色,煎、炸食品油不变色。在凉拌食品中,保留了特有的味道,清香而不腻,食品上色快,这也是兴县胡麻油和其他油的不同区别。兴县峁底村胡麻油品质由两方面决定因素,即:“一特殊两好”。“一特殊”是它的压榨技艺特殊,主要表现在低温磨料,根据条件上量,人工压榨。“两好”:一是它用料好。原料为胡麻、黄芥、小麻子。二是产出的油质好,保留了纯黄芥油的色泽,兼容了小麻子油特有的清澈晶亮和耐高温特点。
其工艺主要有:选料烘炒、配料磨料、蒸油上量、匀实包坨、进油壕、紧垛压榨、出坨碎麻、蒸麻、净油取麻糁、包装。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兴县峁底村胡麻油压榨技艺保留着它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在磨油过程中的洗磨,蒸油过程中的上量和包坨的平实严密,这些关键的工序传统的人工技艺都占到了很重要的位置,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技艺实属经验型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