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

书中自有暗香来

□ 舒添宇

怕是从小缺少书读的缘故,一直以来,我对纸质书籍怀有一种偏爱。纸书再旧,承载着过去的时光,始终难以割舍,以至于参加工作以来订购的文学报刊舍不得作废品处理掉。那些被岁月熏黄的文字一次次走进我的心灵世界,触动我的灵魂,让我在彷徨苦闷中尝到了生活的乐趣,看到了前路的光亮。

有书为伴,心灵得以充实。倚窗而坐,一杯茶,一卷书,书里书外,风云际会,物我两忘。一本好书,总会给人以力量和希望,明快或黯淡或中性的格调,无法撼动一个人坚守崇高的内心执念。思绪澎湃时,为主人公的遭遇或喜或悲,时而感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时而纠结人情冷暖,世态凉薄。情不能自已了竟有泪水涟涟,有时候,不禁自嘲自己完全是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说真的,好的文字贴着肉、连着心。读到厚夫的《路遥传》,让我又一次走进了真实的路遥。为文字而近乎狂魔,为救赎而矜持隐忍。《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心灵传记,一部用生命写成的血书,是才情和血泪的结晶,自然也是墓志铭,与之比肩者寥寥。

“大侠”金庸为我们创造了无比瑰丽的武侠世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谁说纸上江湖与现实人生格格不入?其实每一种武侠人物命运轨迹都折射着当下生活。阴谋爱情,快意恩仇,风云激荡,江湖处处都是名利场。谁最潇洒?谁最美丽?读金庸,才知江湖事。

有人不喜欢鸡汤文,称之为心灵毒药。其实,这是一种偏执。比起震撼心灵的大部头,它堪称茫茫林海里独立支持的大树,百花丛中的一朵娇艳欲滴的奇葩,是独行侠,因其小而精致,而灵动,理趣丰富,扣人心弦。读得多了,灵魂里逐渐植入了美的善的种子。《菜根谭》《小窗幽记》算不算古人的鸡汤文?短小精悍,常读常新,回味悠悠。《随园食谱》是教人厨艺的书,厨艺也是一种人生。文章大家袁枚先生精于烹饪,一招一式都氤氲着浓浓的哲学意蕴。古人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烹鲜”看似完全不搭界,其实大有玄机:治国不易,烧菜亦然,把控火候,油盐酱醋须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人生智慧莫不如此。

每一次捧读,在我看来无不是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记得小时候,一本小字典也买不起,看到同学手里的字典,羡慕不已。他日得到了,如饥似渴地翻阅,好像觅到了生活的宝藏,那种幸福感至今回想起来仍是满满的甜蜜。我钟情于业余爬格子,实在得益于当年那本小字典的引领。最好读的还是实用者眼里的所谓闲书,诗词歌赋,小说散文,都和人有关。读书,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成长。经典的童话作品属于孩子又不仅仅属于孩子,是广泛的人生教科书。

电子书蜂拥而至,改变了阅读方式。我不排斥但仍然喜欢捧读纸书,那是一种特殊的情怀,富有仪式感,字里行间总有暗香盈袖。读纸书需要慢节奏,如春雨润物,潜移默化,滋养心灵。真正的读书是一种慢生活,形形色色的电子书读不出这种感觉。

读书是一个人的清欢。心田沉静,于方寸之间,感悟人生百味,红尘冷暖,或喜极而泣,或哀极而恸,无不是切肤的体悟。带着一袭书香,平凡的生命是不是多了一些旖旎和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