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家中不同物品应选择怎样的消毒方法?用消毒剂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吉林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主任技师郭建华对此进行了解答。
家庭日常消毒
消毒原则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法,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具体做法为开窗自然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门把手、水龙头、按钮等用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擦拭,桌面、地面等用含氯(溴)消毒液喷洒或擦拭,衣物、被褥常换洗、勤晾晒,餐饮具用煮沸方式或消毒柜消毒。
选对消毒方法
煮沸法常用于餐饮具消毒,一般煮沸15—30分钟即可,煮沸消毒的时间应从煮沸开始算起。
擦拭法常用于硬质物品、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如桌面、门把手和地面等),消毒液按规定浓度配好,将毛巾在消毒液里完全浸湿,再对需消毒的表面进行擦拭。
浸泡法常用于耐湿的餐具、玩具、织物等消毒,消毒液按规定配好,将需消毒的物品放入,完全浸没,30分钟后取出,清水漂洗去残留。
外出归家消毒
摘下口罩,如需再次使用应挂在干燥通风处;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清洁双手;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快递消毒
采取无接触式收货,取货时务必戴好口罩、手套;外包装可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放置10—30分钟;纸箱、包装袋等尽量留在门外,放入垃圾桶;生鲜食品可使用慢速水流冲洗或浸泡清洗、擦干;处理结束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张添怡)
据《吉林日报》
快递消毒
关注重点
当前,快递、团购成为封控期间市民的生活日常,然而快递物品存在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一定要注意消毒和防护,关注三个重点环节。对此,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特别作出相关提示:
区域快递集散地
每日做好场所环境消杀,加强货架、手推车、扫码枪等高频接触表面的消毒。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严格落实防护措施。
快递运送车辆要每天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对方向盘、门把手、扶手等频繁接触的部位要重点清洁消毒。可用25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派送过程中,快递人员要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采用无接触的配送方式,减少与公共场所物品及小区人员直接接触。
快递物品达到集散地后,分拣前对快递进行喷洒消毒,物品各个面都要消毒到位,喷洒消毒物体表面要有挂珠或湿润,消毒后放置30分钟再进行分拣,严格执行“先消毒,后分派”。分拣人员分拣时佩戴口罩和手套。
小区快递收发地点
小区应合理设置快递物品的集中消毒货架或区域,做好货架等存放设施消毒工作。可使用1%—3%过氧化氢、250mg/L二氧化氯或500mg/L含氯消毒液对货架等设施进行喷洒消毒,每天消毒3—4次,如快递较多可增加消毒频次。
货物到达小区后,小区消毒人员应使用上述浓度的消毒液对快递物品外包装进行喷洒消毒,每个面均喷到,表面均匀潮湿,消毒后放置30分钟方可拿取。
消毒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手卫生,穿戴一级+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帽子、KN95/N95及以上的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手套。按规范的顺序穿戴和脱卸个人防护用品,脱卸的个人防护用品按照专项垃圾处置。
个人收取快递
通过无接触方式收取快递。包装尽量户外拆,拆下的内外包装及时丢弃。戴好口罩和手套,拆完后对接触台面进行擦拭消毒。收取和拆包的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
物品外包装和内包装可使用消毒液喷洒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喷洒消毒以包装可见湿润或消毒液挂珠为宜,消毒后放置10—30分钟再接触。
蔬菜、生鲜食品,不建议使用消毒剂喷洒消毒,可使用慢速水流冲洗或浸泡清洗、沥干,清洗时戴好口罩和手套。如果不急需,可将快递打开后放置阳台等通风处。处理完快递后,及时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清洁洗手。
据人民网
家庭消毒
避开误区
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定期做好家庭消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蔬菜水果需不需要消毒?外出回家后要不要给衣物消毒?疾控专家带大家来看看,家庭消毒应避开哪些误区。
对蔬菜水果喷洒消毒剂?
通常情况下,可以对采购的蔬果外包装进行消毒,但蔬果本身只需要清洁,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以免影响食品安全和口感。确有消毒需要的,可以使用正规渠道购买的有蔬果备案的消毒剂,根据说明书推荐使用浓度浸泡10至30分钟后,使用流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
对人体、对衣物喷洒消毒剂?
一般来讲,外衣携带新冠病毒的几率较小。低风险地区居民回到家后,换下来的衣服挂在通风处即可。用化学消毒液直接对人体进行喷洒,一方面会造成对人的刺激和损伤,另一方面因为喷洒时间太短,喷洒量太少,起不到消毒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回到家正确洗手,并换上干净衣物。
消毒液浓度越高越好?
使用消毒液应按照说明书相应对象的浓度进行正确配置。消毒液浓度并非越高越好,高浓度的消毒液通常意味着腐蚀性、刺激性等副作用也会更多,去残留的工作量也会越大。
在室内使用加湿器进行“预防性空气消毒”?
一方面消毒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人群很容易受到消毒剂的伤害,如呼吸道刺激、灼伤和造成过敏等。室内消毒,保持常通风即可。
居家和办公场所消毒需遵循的原则
◎ 清洁为主、消毒为辅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对于确有风险的环节和对象开展消毒工作,消毒应在完成清洁的前提下开展。
◎ 物理方法为主、化学方法为辅的原则
优先使用包括开窗通风、机械换气、加热煮沸、阳光暴晒等消毒方法。
◎ 预防性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的原则
日常做好各类物品、电梯、扶手、卫生间等消毒工作,每天1至2次。出现污染的情况,随时开展消毒,随时做好手部清洁卫生。
◎ 消毒强度与风险高低相一致的原则
频繁接触的物品,消毒频次可以高一些,污染严重的对象,消毒浓度适当提高,消毒时间适当延长。
◎ 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的原则
不仅要防病原体感染,也要防消毒液对人的刺激和损伤。
据《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