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刊登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晋绥日报(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是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同志的题词,也是对刘胡兰一生最高度凝炼的概括和总结。多少年来,人们只惊叹、景仰于一个优秀女共产党员的壮怀激烈,却忽略了她其实还是一个杰出的少年儿童团长。

在解放战争时期,她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书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位杰出儿童团长的高尚气节。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大声说出:“怕死不当共产党!”是什么让她宁肯放弃生命,也要毅然坚守?答案是信仰。

崇尚英雄的儿童团长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就立志抗日,报效祖国。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1938年4月,文水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5月,文水县抗日游击队伏击日本侵略军。战斗结束后,刘胡兰跟父亲一起去慰问游击队,祝贺胜利。抗日救国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

1942年年仅十岁的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的儿童团团长。她不仅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查路条,而且常协助妇救会和民兵为八路军送干粮送情报。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特别是年仅15岁的通信员王世信、武占奎,掩护区长脱险壮烈牺牲的故事,更是使她心灵震撼,成为她崇敬的英雄和榜样。

敢于斗争的

妇救会秘书

1946年刘胡兰的家乡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当时已经是预备党员的刘胡兰参加了这次土改工作。农民得到了土地,有了粮食,过上了温饱日子。让她明白了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人办事的,是民主政权才让穷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也成为刘胡兰对党的信仰宗旨最直接的理解。于是做党员不能只为自己,而是要为更多的老百姓翻身过好日子,就成为铺在她心里的一层底色,成为她日后不怕牺牲、以命相搏的根源。

抗战胜利后,刘胡兰担任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刚满14岁。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队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为了稳定后方,支援前线,刘胡兰积极参加根据地除霸除奸活动,配合武工队员处死了石佩怀。阎锡山军队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

“怕死不当共产党”

的女英雄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村头的观音庙里,阎军特派员张全宝对刘胡兰进行了审问。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敌人问她:“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刘胡兰说:“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敌人又劝她:“你‘自白’吧,你‘自白’就给你一份土地。”

刘胡兰说:“你给个‘金人’我也不要!”

面对刘胡兰的镇定自若,敌人丧心病狂。他们先用乱棍打昏石三槐等6位同志,然后又用铡刀残忍地杀害了他们。

面对惨烈的鲜血和血腥的铡刀,张全宝再一次发问:“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难道你就不怕死?”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

刘胡兰怒问“我咋个死法?”

这毫无畏惧的声音惊得张全宝面色如土。他绝望地发出一声嚎叫:“一个样!”

15岁的刘胡兰, 一个还未成年的儿童团长、妇救会秘书,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从容地走向鲜血淋漓的铡刀……

15岁,正值豆蔻年华,在今天还是一个在父母身前恃宠撒娇的年龄,而她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时刻。

她的生平和事迹让毛泽东同志非常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刘胡兰牺牲以后,她的英雄故事迅速传遍山西、传遍解放区。1947年2月6日,《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消息,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解放区的军民向刘胡兰学习。

刘胡兰,一个伟大的名字,一面光辉的旗帜,从此以后她引领了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