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王云祥:酷刑面前不屈服的游击队长

王云祥穿过的裤子

王云祥画像

王云祥牺牲证明书

这条粗布裤子的主人叫王云祥,这一件遗物,是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馆长高宇峰在一次寻访王云祥烈士遗迹时,从王云祥的儿子王银富家里意外发现并特意征集的一件珍贵遗物。

说起王云祥,也许有不少老离石人感到并不陌生。缘于王云祥是离石(今临县)碛口镇墕头村人,也是吕梁一位土生土长的响当当的抗日英雄。

王云祥,离石碛口镇(今临县)墕头村人,191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 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离石三区区委组织委员、抗联主任和离石四区区委书记。

1943年,为对付敌人“蚕食”暴政,委任王云祥担任离石县游击大队队长,后任离石县武工队副政委、中共离石县委委员。

王云祥打小责任心强,又有胆略,常潜入县城周围敌占区、游击区搞武工队工作。他以农民打扮、贩卖牲畜为掩护,经常活动于县城附近的马茂庄、石盘、渠家山一带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在敌占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发动群众与日伪维持会、特务、汉奸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武工队政委阎子诚共同部署掌握日伪内线情报,想方设法护送抗日军政人员通过敌占区,顺利到达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为抗战后期大反攻和解放离石县城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7月的一天,王云祥在城西乔家塔村党员联系户家里了解敌情时,突然被日军包围。他与通讯员英勇突围,不幸左臂中弹,此时他急中生智跳进一口水井里。敏捷地把身上携带的重要资料全部撕毁,不幸被捕后,被敌人押送县城日军司令部监狱。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严刑拷打,逼迫他供出抗日军情,但他一口咬定自己是贩卖牲口的老百姓。无计可施的鬼子,就对他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酷刑,尽管被折磨的生不如死,但他只字未吐露任何党的秘密。经过40多天的严刑拷打,敌人一无所获,残酷凶险的敌人,又用钳子拔掉了他的指甲,用夹棍夹断了他的手指,用烧红的烙铁烙他的胸部,用锋利的刀尖刮他胳膊上的肉,鲜血一滴一滴的往下流。最后恼羞成怒的鬼子,狠狠地向他刺了30多刀,31岁的王云祥倒在血泊之中,英勇就义。

据王云祥的孙子王来贵介绍,爷爷身后没有留下一张遗照,也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唯一留下的就是一条打满补丁、皱皱巴巴的裤子。这条裤子曾伴随着爷爷踏上革命道路,四处奔波抗日,见证了爷爷为了革命信仰、抗击敌人出生入死……

提起王云祥,这里不得不说说他的妻子——车还汝。在他踏上革命道路时,妻子深情地说:“你去吧,家里有我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国难当头时,竟能说出如此话语,实属难能可贵。一个瘦弱女人用肩膀勇敢地承担起拉扯4个孩子、侍奉双方老人的家庭重担,令人敬佩。也许这正是王云祥坚定革命信仰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在艰难抗战岁月里,妻子既不拖累丈夫,还积极为抗日做贡献。不仅是做军鞋的好把式,还帮助其他妇女,常常超额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正因如此,1969年,年仅54岁的车还汝因病去世,大队还为她专门开了追悼会。如今,王云祥80多岁的儿子王银富回忆起父亲时,感慨地说:“自打我记事起,父亲在家住的日子寥寥无几,如今我老了,还有很多事也想不起来了。”

在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里,近年来,有众多参观者,走近博物馆,驻足橱窗前,目睹着这一条粗布裤子,聆听着革命烈士故事,无不潸然泪下,感慨万千。望不穿的大山深沟,说不尽的英雄故事。巍巍吕梁山,滔滔黄河水,正因为有这些优秀的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彰显了这块土地的凛然风骨。

(本版文、图均由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