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在贺龙司令员领导下创建的,有关他的诸多故事至今在吕梁,特别是在兴县地区广为流传。今天在这里介绍两个人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贺司令员亲自招兵】
1941年秋,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部暨晋西北军区司令部进驻兴县蔡家崖牛家大院后,贺龙司令员经常走乡窜村访贫问苦,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熟悉周边的地理环境。有一天下午,他对彭九南(时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军医主任)说:“走,陪我出去转转!”彭九南迅速牵来两匹马,他俩骑马顺川而下,随意转悠,最后转到石岭则村,走进村民李清喜家中。李清喜父母见来了两个骑马的八路军,心想一定是当官的,吓得手足无措,不敢吭声,弄不清这当官的来他家是要干什么!贺司令员见状连忙下马温和地说:“老乡莫怕,我们是路过,想讨口水喝。”李清喜的父母听不懂贺司令员说的湖南话,一时吓得不知道如何是好,结结巴巴地问:“长、长官,你说、说什么呀?”彭九南知道双方谁也听不懂谁的话,机灵地用手比划说要喝口水,聪明的李清喜从比划中明白了对方要喝口水、歇歇脚,就忙去端来两碗开水放到客人面前。随后贺司令员与李清喜的父亲边比划边用刚学会的几句半生不熟的兴县话拉开家常,摸清了石岭则村的基本情况和李清喜家的生活状况。聊了好长一阵子,彭九南看天色已晚,就对贺司令员说我们该回了。贺司令员起身出门,边走边对李清喜的父亲说:“老乡我要走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啥子的就到蔡家崖牛友兰原来的住处找我——认识牛友兰吧?”李清喜父亲说不认识,但知道这个人。贺司令员说:“知道牛友兰就能找到我,我姓贺,叫贺龙。”李清喜的父亲听说眼前站着跟他说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贺司令员,吃惊不小。贺司令员:“不要这样惊奇。”李清喜父亲一激动两眼落下泪来,贺司令员见状连忙拉着他的手说:“莫这样哟,咱们是一家人哟,高兴才对嘛,哭啥子嘛?”。返回蔡家崖的路上,贺司令员对彭九南说:“这地方的群众民风淳朴,憨厚老实,是搞根据地的好地方。”李清喜的父亲被贺司令员的行为所感动,不久,亲自把年仅16岁的李清喜送到一二○师参加了八路军。李秋喜被分配到晋西北行政公署,给时任秘书长的武新宇做了勤务兵。
【和贺司令员要路条】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后称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当时兴县上到老人下至小孩,政治觉悟和警惕性普遍很高。面对日军对晋西北,特别是兴县地区较为频繁的疯狂扫荡,烧杀抢掠,以及利用汉奸刺探根据地情报的情况,晋西北行政公署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各个出入路口及重要机关都设置了关卡,并规定关卡出入,必须出示所在地抗日组织的路条,才予放行,否则不得通行。这天贺司令员骑马从其它部队驻地返回时,临时起意,顺便进县城看看,当来到西关口要进城时被两个儿童团员拦下了马,非要他出示路条才予放行,周围有许多人认识贺司令员,就跟儿童团员说这是贺司令员,让进去吧。但儿童团员态度很坚决,没有路条谁也不行!贺司令员当场赞扬了两个儿童团成员,说做得对,不管是谁,都得自觉遵守纪律,我贺龙更得首先做到!说罢返回。贺司令员回去后即召开群众干部大会,以切身体验号召大家向儿童团学习,学习他们守土尽责,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同时强调,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