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两粒雨花石

□ 韩长绵

宝贵的雨花石

我的一个小盒子里,珍藏着一百多粒雨花石,这些五彩斑斓流光溢彩的小精灵确实招人喜爱,闲来无事打开盒子浏览把玩一番,心情顿时大好,即使有满腹的烦心事此刻也都忘在了脑后。尤其是当将它们浸于水盆中时,粒粒色彩绚丽纹理分明,光怪陆离璀璨灵动,甚是好看,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唯一遗憾的是这些雨花石都是在旅游景点买来的,均有人工打磨加工的痕迹,美固然美,只是缺少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稍稍细心些就会发现,在这一堆美不胜收的雨花石中,有两粒外表粗糙花纹模糊的一黑一白看似一般的石头,混杂在美丽中着实丑陋得扎眼,一朋友见了不屑地说:“这一大堆珍珠中掺上两块丑石做啥?干脆扔了算了。”说着就要动手,我赶忙制止并说:“不,这一大堆美轮美奂之物恐怕也抵不住这两粒丑石在我心中的份量。”接着我就告诉朋友,你只要听听它们的来历,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一定会对它俩刮目相看的。

1969年深秋我出差上海,途径南京时特意下车去瞻仰革命圣地雨花台。我对雨花台的兴趣和向往源于天津著名作家石英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一篇文章,石英在文章里详细记述描绘了他受朋友之托去雨花台寻找一位殷姓烈士墓的经历。我沿着石英先生笔下的路线在丛林中踽踽独行。当时正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游人很少,我走在散落于荒野的烈士墓群中,好在有作家文章的导引,没走多少冤枉路就十分顺畅地找到了殷烈士的墓地。

我虔诚地站在烈士墓前默哀,过后环顾左右前后,眼看一个个长满草的坟头,我心中好生酸楚。回到山下只有几间平房的烈士纪念馆参观,但见不多的烈士文物在橱柜里静静地躺着,其间有一雨花石展柜,看后记起了石英文章里关于描写雨花石的细节,因为南京雨花台遍洒革命烈士的鲜血,每一块石头上都染有血迹,历经风吹日晒天工造化,结晶成朵朵雨花,晶莹璀璨惟妙惟肖,格外珍贵。我于是产生了收藏雨花石的强烈愿望,买上几粒带回去也不枉来过一回雨花台呀,让人沮丧的是那时没有卖的,眼看着近在咫尺的橱柜里的稀罕之物,我实在不甘于空手而归,于是就当机立断再次返回山野。

这一次是轻车熟路,很快就回到了刚才来过的烈士墓群间。我在墓地中来来回回一遍又一遍地苦苦搜寻。我用手挖开沙土,耐心地不厌其烦地进行挑拣筛选,最后还是在殷烈士墓旁的沙砾中选中了两粒,一黑一白,其上既不见血花,更看不到雨花,也没有展柜中的那样玲珑剔透色泽鲜艳,但它俩毕竟是在原产地所采集,也就心满意足地装进包中带了回来,一直保存到现在,并且还将久长的保存下去。虽然后来在不同的旅游景点我又买了许许多多精致好玩的雨花石,但我始终认为还是我亲手从雨花台采集的两粒才是真正的雨花石呢。朋友听了我的回忆,似乎也被带入庄严肃穆之中,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里,忽地他抬起头来,连连地对我说:“还是这两粒宝贵,值得珍藏,永远地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