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蔡文姬来到左国城

□ 王永卫

伯益掘井流醴泉,世代畅饮润心甜;匈奴古都左国城,蔡文姬在这里吹胡笳……这首流传在方山县南村民间上千年的歌谣,唱出了老百姓的感恩之情,吟咏出这座诗一般的古都故事。让我们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在民间音乐中寻找那动人心魄的千古绝唱。

蔡文姬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年至239年之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汉魏间女诗人。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自幼博学多才,好文辞,又精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末天下大乱,董卓入据洛阳,她起先被董卓军强迫西迁长安,接着又在兴平二年(195)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王庭左国城中度过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赎回蔡文姬。蔡文姬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忆缮写亡父作品400余篇。蔡文姬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和有名的《胡笳十八拍》。为我国历史上四大才女之一。

那么蔡文姬与左国城有什么关系呢?经笔者多方查找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东汉初年,匈奴内乱分南、北两部。南匈奴投东汉,并助其攻灭北匈奴。此后,南匈奴渐为东汉附庸。汉庭将其各部安置于边塞各郡,单于庭驻位于西河美稷,即西河郡治。并设使匈奴中郎将监控南匈奴。

永和五年十月,顺帝以南匈奴势盛,命徙西河等郡郡治以避之,西河郡治由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徙至山西离石。匈奴单于庭入住左国城。蔡文姬在战乱中遭匈奴人掳掠,后为南匈奴左贤王之姬妾,在左国城生活了十二年并与左贤王生育二子。

左国城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南村,为春秋时期的皋狼城、汉代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成为南匈奴单于王庭,即:南匈奴的首脑机关,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汾州府志》(清乾隆版)卷之二十五、述:“晋书刘元海载记: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名犯高祖庙讳,故称其字焉。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建武初,乌珠留若鞮单于子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入居西河美稷,今离石(现属方山县)左国城即单于所徙庭也。”《永宁州志》卷三亦有同样的记载。

南单于庭入驻后,在春秋时期的皋狼城遗址和汉代皋狼县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为左国城。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防御体系。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贤王,匈奴贵族封号,魏晋南北朝氐族贵族也使用。在匈奴诸王侯中,地位最高,常以太子为之。从汉文典籍记载的匈奴官号可知,匈奴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应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职官体系,各个职官都有匈奴语称谓。由于语言的差异,匈奴族的各级职官是无法一律用汉语意译的。所以,有的官号是汉人依据自己的理解,在衡量其地位或职权后意译的。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作魏王时,在北方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镇一带)去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曹操素来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当他得知蔡邕的女儿文姬流落南匈奴,就想把她接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同意让蔡文姬回去。曹操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

曹操看蔡文姬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曹操被蔡文姬感动,于是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此后,她潜心攻志,整理其父遗著,完成了《续后汉书》,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卓著贡献。

相传,自从曹操宽宥董祀之后, 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

《后汉书》卷84《列女传·陈留董祀妻传》记载:“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文姬归汉与昭君出塞,汉代的这一进一出,留给后人多少扼腕而叹的感慨啊!

往事越千年,今天,当我们来到千年故都左国城,站在左贤王与蔡文姬曾经一起生活的王家洼,仿佛又听见曲中呜咽的胡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