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瑜) 新春时节,放眼市区,从市体育场到城南公园体育场,再到北城球场,到处是踢足球、打篮球的健身人群。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完善,让人们的体育热情得以充分释放,球场上一片生气勃勃。
全民健身的关键是场地建设,几年来,我市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动体育场地建设,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截至目前,全市体育场地总数已达911个,总面积621.127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0平方米。
全市一是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加快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加强社区群众健身运动场所设施配建和改造;二是以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三是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各企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大中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四是继续实能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农民体育健身设施使用率。
具体做法上,发改、城建、财政等相关部门,挖掘存量用地,申请项目资金,提供资金保障,以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建设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土地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新旧小区实行配套健身场馆建设;体育、教育部门积极沟通协商,加强体教融合,利用现有场地实行节假日对外开放方式,鼓励社会团体长期进驻定时、定点开展青少年辅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