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新增50个产业急 需的新兴重点专业
积极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大力推动职业学校重组重塑和办学条件达标,支持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率先发展,先行先试,带动全省职业学校提档升级。继续实施省级“双高计划”和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计划。
制定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三张清单”。推进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今年新增50个产业急需的新兴重点专业,加快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对接我省重点专业镇,培育建设省级特色产业学院。其中,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已率先与平顺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上党中药材产业学院。
发改委
推进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
2020年以来,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中长期贷款等各类资金约90亿元,重点支持了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建设。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推进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鼓励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及科研团队、产教融合联盟、运营服务机构同重点产业群抱团合作,深度参与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成果转化、实习实训,高水平推动集成联动、产教互补的大协作。
财政
确保职教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财政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省财政职业教育经费年均增长4.8%,高于同期教育支出4%的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2021年和2022年又相继增长7.6%、19.6%,2022年底全省财政职业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为11.2%,高于全国水平2.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省级财政职业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5.7%,财政保障力度持续稳定加大。
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确保各级承担的职业教育支出责任落实到位,确保职业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推动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政策要求,健全高校捐赠配比制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拓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渠道;调整完善高职院校基本生均拨款机制,健全以专业大类+在校学生为导向的差异性生均拨款机制;支持高职院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项目建设,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人社
为学生就业和 职业发展护航
在教师引进和队伍建设层面,积极落实职业院校和技工类院校公开招聘自主权,职业院校和技工类院校可以自主制定公开招聘方案,自主组织实施公开招聘,考试内容由用人单位按照“干什么,考什么”“以用为本”的原则进行设置,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
在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层面,切实维护和保障职业院校和技工类院校毕业生平等就业机会,在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与同层次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对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资格条件中的专业条件要参考职业教育、技工院校等专业目录设置。在符合专业等其他条件的前提下,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的岗位,高级工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的岗位。主要以技能操作或技能指导履行职责任务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在考试中的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0%。
(杨晶 王琪)
本版稿件均据《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