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

我市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本报讯 (记者 梁瑜) “五一”假日,我市多个景区景点客流量持续攀升、人流火爆,旅游市场稳步复苏、加速回暖。据统计,假日期间我市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5.86%,较2019年增长33.73%,实现门票收入256.63万元,同比增长244.42%,较2019年相比增长25.68%。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我市全域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全省公布的大数据分析报告中,我市游客接待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均排在全省前列,“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吕梁是革命老区、资源富区、发展新区。巍峨绵延的吕梁山与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孕育了灿烂的黄河黄土文化,积淀下众多的名胜古迹。全市现有文物古迹5750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9处、3A级旅游景区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7处,富集的人文自然资源,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突出全域引领,统筹谋划全局,全市高标准制定完成以全域旅游发展、黄河旅游板块、杏花村酒文旅融合示范区、关帝山生态康养等为重点的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示范创建,交城县顺利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初验,岚县推出“土豆花海游、龙山祈福游、高山草甸游、面塑民俗游、土豆美食游、红色遗址游”等二十个旅游品牌,积极构建全域推进、城乡统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强化改革创新。坚持法治化、市场化改革取向,制定出台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与省文旅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吕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市文旅集团、山西杏花村文旅开发有限公司等专业的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市配运作机制初步形成。

坚持项目为王。全面铺开了以总投资54亿元、445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重点的近100个文旅项目,谋划实施碛口黄河古镇国际文化旅游区、黄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等总投资1300亿元的400个重点文旅项目。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1+1+3+4”模式的吕梁智慧文旅大脑,即一个文旅资源云、一个文旅大数据中心、三个系统(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系统)、四个行业板块(文化、旅游、广电、文物)。目前,平台已完成全市星级饭店、重点景区、旅行社文创商户、餐饮商户等涉旅数据信息录入,智慧导览系统项目已上线,基本实现“一部手机游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