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人喜欢请客吃饭,大新正月尤为隆重。
岚县人请客讲究择日。正月初三(寓意好运接二连三),正月初六(寓意万事六六大顺),正月初九(寓意幸福久久长长),都是岚县人请客吃饭的择定的上好日子。
正月请客,一般会请三种人到场。
新人
这个乡俗活动,其实主要是新人拜年。新人们管这个叫做“吃请”;待客的主家则称之为“请叫”。
这样,一则是遵从古礼搞搞家族团建,二则是人情社会礼尚往来的需要。
请客的席面一定是要丰富的,再抠门的人家,也会大大方方招待好这些新婚的晚辈。
整鸡(自家散养的家鸡)、整鱼(岚城水库捞的)、梅菜扣肉(自家养的年猪)就是席面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粉丝豆芽、藕根海带、腐竹豆干、油炸花生米,自家做的皮冻也会陆陆续续端上来。有手艺的好人家,还会整一个拔丝红薯或者苹果,这道时髦的甜品是当时大家的最爱。
对了,一定要弄个烧木炭的铜火锅。白菜铺底,粉条先行,炸豆腐炸土豆金针菇海带陆陆续续入锅,肉丸子浮浮沉沉蹲踞其上,再撒上一把芫荽,咕嘟咕嘟地端上桌,大家暖暖和和地吃菜喝汤说说笑笑,真是舒坦极了。
红点儿大白馍,猪肉大葱饺子,香气扑鼻的油炸糕,浓香馥郁的高粱白,还有那个什么,通通再上啊!
翁前子后孙扶掖,家家扶得醉人归。整个正月,不仅新郎,而且全社会人们都沉浸在你来我往互相吃请的欢乐气氛里,忙得不亦乐乎。
新时代新人,早已不能像过去的长辈那样,有心有肠花上十天半月吃请,盘脚弯手炕上吃饭,亲亲热热地吃吃唠唠……
俱往矣!
老师
先生房东老舅舅,不仅体现的是岚县人对传统人情世故的重视,更体现着岚县人永恒不变的尊师重教情怀。
大新正月,招待先生的酒菜也许很简单,不外是压头肉熬年菜,不外是猪肉大葱馅的饺子,不外是一碗家酿的米酒,但对那个时候的主家而言,这已经是最为上等最具诚意的招待了。
最为重要的是主家会把席上的首位让给孩子的老师。
不交作业,拿下;不想念书,拿下;瞌睡丢盹,拿下……
当宾主尽欢,气氛已然活跃,老师就自然会与家长携手,同心协力站在一起,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席面上,也许是老师于无声处的明敲暗打,也许会说的孩子怦然脸红倏然落泪,但这样的面对面的互动或许会变成孩子成绩进步的源泉,家族未来发展的动力。
据《岚县县志》记载,1980年以来,考取大学、中专的学生,多数人要宴请自己的老师以示敬意,谢师宴以其积极的意义能被社会承认,这可以算是岚县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顿简单的饭菜,延续的是师生绵延不绝的深情厚谊,强化的是以家长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我想在教育的天平上,一次良好的家校互动,一根严肃严厉的教鞭,所起的作用应该同样的重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以请吃和吃请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始终牢记要党和人民对教师廉洁从教的重要要求。
赤脚医生
我那时对赤脚医生的理解很幼稚,以为他们就是连鞋子也穿不起的像我一样的穷人。
印象中的赤脚医生,他们穿着雪白的大褂,背着红十字药箱,一天到晚奔忙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我们乡村里小孩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最怕的就是打针,他们便会千方百计哄孩子们高兴,给他们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给他们唱少先队员之歌,甚至给他们送上一把宝塔糖水果糖……
当孩子被载歌载舞的欢乐气氛所吸引,“通!”一针飞速下去,还未等到孩子“哇”地哭出一声,“刷”,那根针又飞速拔出来了。
当孩子的泪水还来不及喷涌而出,明晃晃的针管上剩余的药液已经在针头上快乐地开出了无数调皮捣蛋的水花。
我们那时对赤脚医生的态度,是又爱又怕……
当赤脚医生走过,我们大都会主动缩进母亲的身后,伸出头来,怔怔地盯着赤脚医生身上的红十字药箱——那里面,既有糖果,更有针筒。
毋庸讳言,在过去的乡村社会,赤脚医生的作用是伟大的,风疼脑热他会管,结核病脑膜炎他会管,甚至猪牛羊生病,也是一针下去,药到病除,包治包好。
当你家里弥散着一股熟悉而陌生的青霉素味道的时候,恭喜你,健康的保护神就会一年到头时时刻刻关注你了!
在过去的过去,人们可能对别人请自己吃一顿饭心心念念,对别人给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铭记于心。
可以这样说,纯朴善良的人情关系灌注了我曾经生长的这块土地,并且长久以来滋养着我的灵魂。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也许,时代发展了,人们对吃吃喝喝的事情不在在意,但我觉得,更多时候,请客吃饭应该是一种必要的人生态度,更应该成为一个地方衡量风土民情淳朴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吧。
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说“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因为像这样看似简单的乡村礼尚往来的风土民情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
因而,保护岚县村落、传承岚县民俗、振兴岚县乡村,进一步重构城乡人际关系,进一步移风易俗,就成了追索“我们从哪里来”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成为“我们要向何处去”的一个努力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