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杏花村白酒,大家都会提到山西汾酒,再往前追溯,则是义泉泳和晋裕酿造厂。要是兼论酿造史,最早则要算到1982年出土的杏花村遗址头上。这也是杏花村雄称“中国白酒祖庭”的由来和历史依据。
中国白酒,属于蒸馏酒的范畴。从历史资料结合考古遗址来看,其应该不早于金代,盛行则要到元明时期。
当然,要说白酒起源一元论,这个是立不住脚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晋商,确实对山西汾酒的传播和普及做出过突出贡献,若要颁奖的话,绝对是全票通过“集体功勋奖”。
现在来简要说说杏花村白酒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明清时期到建国前
在金代修建的杏花村太符观正殿外墙刻石上,我们可以看到“保义副尉商酒务同监”的捐款官名。金代在镇村所设酒务,而且上缴课税在千贯至2万贯之间,说明当时此地酒业已经繁荣起来了。
明清时期,除晋商的播种机式的贡献外,以2023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发掘的杏花村两处遗址为引证。在东堡村芦家街明清酿酒作坊遗址里,有7口水井和2处发酵池,两个发酵池灰坑都发现含量较高的酶母菌蛋白和酒石酸残留物,证明与酿酒发酵有关。而小相寨宋金至明清墓群中则有元代乐舞图、宴飨图等壁画及出土饮酒瓷器等文物。
到了清代,汾酒名声大噪。《随园食单》对“山西汾酒”给予很高评价“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究其原因,《清稗类钞》做了很好的注脚:“汾酒之制造法,与他酒不同。他酒原料下缸,七八日之酝酿,一次过净,酒糟齐出矣。汾酒酝酿最缓,原料下缸后,须经四次,历月余,始能完全排出,且其性最易挥发,存积稍久,则变色减秤,暗耗不赀。”由是,效仿者趋之若鹜。
到了晚清到民国,杏花村白酒产业已经非常热闹了。《中国实业志 山西省》所载17家汾阳酿酒作坊资料来看,杏花村占到4家,分别是义顺魁、三盛魁、德厚成和义泉泳。其中以义泉泳规模最大,无论产量、产值、职工数还是资本金。其时,杏花村出产葡萄、黄汾、五加皮、玫瑰、白玉、木瓜、佛手、桂花、三甲屠苏、状元红等十余种低度配制酒。
民国的杏花村必须提到两个人:一个是杨得龄,一个是方心芳。杨得龄作为“义泉泳”当家大掌柜,一方面丰富了汾酒的品类,健全了管理制度,并通过1919年创立的“晋裕公司”构建了全国白酒业第一张销售网络;另一方面坚守了汾酒核心工艺和品牌,首提白酒“国货”之说,并携核心大单品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奖章。30年代方心芳撰写了两篇重要的调研报告,即《汾酒酿造情形报告》和《汾酒用水及其发酵秕之分析》,从现代生物学角度对山西汾酒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由此,标志着汾酒从作坊式进入科学生产的工业化时代。
1937年开始由于战事影响,全县酒坊才逐渐凋敝乃至全部关停。
建国到改革开放
1948年6月,汾阳县城解放,中共晋中地委派员来汾恢复汾酒生产。9月16日,杨得龄之子杨汉三组织山西杏花村义泉泳旧厂恢复生产,日产20公斤。
1949年2月,建立晋泉公酒厂。5月,华北人民政府实行酒类专卖。山西省政府购买了晋裕公司和德厚成全部产业,并将义泉泳和晋泉公两厂合并。6月1日,成立国营杏花村汾酒厂,隶属于华北酒类专卖公司山西分公司。同年9月,汾酒、竹叶青被运往北京,成为新中国国宴用酒,注册使用“红五星”商标。
1952年,全国第一次品酒会在北京召开。汾酒成为白酒“四大名酒”之一,而且是五次蝉联全国名酒之榜单,当年全县饮料酒产量达456吨。1954年9月,汾酒作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宴会用酒。同年,汾阳县国营酒厂正式成立。1963年4月,全国名酒厂协作区会议在汾酒厂召开。同年,轻工部举办第二届全国评酒会,汾酒、竹叶青均被评为中国名酒,并获金质奖章。1964年2-5月,国家轻工部牵头成立“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对清香工艺进行了系统科学研究总结。由秦含章任试点工作组组长。197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第一次确定了白酒的基础香型及其风格特点,共分浓、清、酱、米、其他香五个香型,明确各香型的评分标准。此外产自山西以汾酒为基酒的露酒竹叶青,也获评国家级名酒。同年,汾酒总产量居全国各酒厂之首,达3200吨。到1980年汾酒产值突破1000万元,人均利税突破1万元。
改革开放至今
1953-1984年的30年间,汾阳境内只有杏花村汾酒厂和汾阳县地方国营酒厂两家酿造企业。
1982年,晋中考古队发掘出土了杏花村遗址,出土器物证明杏花村酿造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
1984年6月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杏花村酒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镇政府主导成立了汾杏酒厂、汾杏一分厂、宝杏酒厂和杏花东堡村办“东杏酒厂”,4家酒厂都归晋裕白酒公司统一管理外销,当年全镇家庭作坊达到400多家。这些个体烧锅酿造的酒大部分都交售给镇办4家酒企。这年,全县饮料酒产量达1.58万吨。到1988年,这些农户自酿“麸曲”酒,才逐渐被市场淘汰,停止生产。1984年,位于孝义县的山西省火炬机械厂改名汾青酒厂,与汾酒实行松散型联营,生产北方烧酒。同年,大武酒厂研制成“北方烧”酒,产量达到1200吨。同年,全国轻工系统酒类大奖赛在北京揭晓,汾酒和竹叶青分别荣获白酒类和露酒类金杯奖,汾酒厂荣获“国家质量奖金奖”等荣誉。1986年,汾酒厂年产酒量突破万吨,跃居全国名白酒生产基地之首。从此,汾酒连续6年全国销量第一,这也是汾酒被尊称为“汾老大”的缘由之一。1993年,山西汾酒上市,成为中国白酒第一股,比贵州茅台早了8年。到1994年,汾酒产值达到66031万元,利税达37254万元,利润达15739万元,达到历史之巅。
2006年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成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杏花村成为“中华名酒第一村”;2010年9月中汾公司10万吨白酒项目奠基;2012年汾酒销售荣升百亿俱乐部;2016年成立了吕梁白酒行业协会,省政府批复了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建部公示杏花村为首批特色小镇;2017年举办了首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并荣获“世界十大烈酒产区 吕梁”荣誉;2019年底组建了杏花村酒业集团,举办了第20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斩获“世界美酒特殊产区 山西汾阳”荣誉。2023年,成立了汾阳市酒业协会和汾阳市杏花村酒商商会,酒仙网、壹玖壹玖等行业巨头抢滩登陆杏花村,以汾酒为龙头的杏花村清香型白酒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