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李白与西河刘少府醉酒汾州

□ 吕世宏

唐代汾阳杏花村之名酒叫乾和酒,李白曾两次专程来汾阳访酒。李白一生两度游历汾阳,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夏季应友人元演之邀来太原,历半载,因酷爱饮酒游历过酒乡汾阳,李白写诗句“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天宝十二年,李白来汾专访刘少府饮酒,再次游历汾州西河郡。

根据李白年谱,天宝十二年李白五十三岁,北游范阳时感觉到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安禄山图谋不轨,所以他很快离开范阳,南下魏县。早春自河北魏县西行登太行山入晋,春游西河郡汾阳,并作《留别西河刘少府》《赠郭季鹰》等诗。醉校郭君碑事件也应该发生在第二次游汾期间。

李白第二次来汾阳的原因难以追索,但一定特殊,因为李白是特意来西河郡(今汾阳)的。李白此行的路线是从魏县向西越太行山,登上党高原,前往西河郡,然后南下潼关,入华州登华山,然后去往江南。如果李白此行的目的地是华山,他可以从魏县直接向西,如果他此行目的是江南,他可以从魏县直接沿着运河南下即可。然而李白却自魏县转而折返西北汾州,绕了一个大圈子,所以说李白是特意漫游汾阳的。

《留别西河刘少府》一诗说明,李白来西河郡与访问好友刘少府有关,“少府”乃唐代县令佐官,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闲倾鲁壶酒,笑对刘公荣”,东晋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性格豪放旷达,终日以饮酒自慰。后因此以“刘公荣”指称豪饮之人,西河刘少府之名失传,李白将他比喻为东晋逸士。

诗曰“秋发已种种(头发短),所为竟无成。闲倾鲁壶(瓷壶)酒,笑对刘公荣。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白衣千万乘,何事去天庭。君亦不得意,高歌羡鸿冥。世人若醯鸡,安可识梅生。虽为刀笔吏,缅怀在赤城。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李白与刘少府无话不谈,结为知己,用茶壶喝酒,汾阳方言茶壶俗称鲁壶或漏壶。刘少府赞扬李白如西汉东方朔一样才华横溢,是文曲星下凡,是一位谪仙人。刘少府同情李白失去翰林职位,赞美他不愿与权贵为伍的性格。而李白也同情刘少府才能出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赞美刘少府似古代的仙人梅生。梅福,汉成帝时期九江郡寿春县人。年轻时在长安求学,通晓《尚书》《谷梁春秋》,任南昌县县尉。后来辞官回了寿春,多次通过使者上书谈论非常之事,总是不被采纳。 大将军王凤专擅朝政,诛杀正直,群臣中没有人敢说真话,梅福则坚持上书直谏。到王莽专政,一天早晨梅福抛弃妻子儿女,去了九江,传说他成了神仙,史称梅生。鲍照有仙女诗“会得两少妾,同是洛阳人”,李白所谓“自有两少妾”当自比东晋诗人鲍照。“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会稽东山是谢安隐居之地,李白直抒胸臆,要学习谢安归隐东山,机会成熟的时候再出来为国家效力。

李白漫游汾州留下的第二首诗歌是《赠郭季鹰》,疑是悼念唐初汾州将军郭君的,诗曰:“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学界认为该诗创作于汾阳,清末黄锡珏《李太白年谱》认为:“天宝十二年秋,李白游河东,途经汾阳作”。东汉介休人郭泰,世称郭有道,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介子推郭有道,在汾州西河郡被称为五贤,明代在汾阳东关林宗祠附近曾经建有五贤祠。东汉郭林宗效法卜子夏西河设教,进一步加强了后世西河郡的崇儒之风。

李白赞美汾州郭君和古代郭有道一样,人品高尚不与在朝奸臣为伍。其实也暗示了李白本次特意游汾阳的意图。李白在范阳发现了安禄山图谋不轨,但是碍于安禄山与宰相杨国忠之间的特殊关系,不便于说明,只能接受古人的经验教训,学习东山谢安暂时隐居等待变化,他特意来汾州辞别刘少府,与好友表明心迹,同时也了结他多年来考察西河山水的愿望。

光绪年间汾州曹树谷《汾酒曲》中写到:“琼酥玉液漫夸奇,似此无惭姑射肌。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说明古代汾州地区流传着“李白醉校郭君碑”的故事。郭君是唐初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首战西河而收下的将军,战功显赫,勋爵上柱国,官至上大将军。《郭君碑》出土于杏花村东北高岗上,明代已经漫漶不清,故失其名。李白为什么要来到汾州醉校郭君碑?李白曾经写诗表明自己是老子的后裔,他用“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描写老子出关的故事,这与李唐王室宣传自己是老子后裔一致。李白特意考察郭君碑之谜,令人遐想。

李白漫游汾阳之后,入潼关登华山,转入下江南。然而此后三年他只在江南漂泊。既然有谢安之志向,为什么不学习兵法?李白漫游江南,写下了许多精美诗篇。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雄心勃勃参与永王的军队,自夸“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结果与唐肃宗思想不一致兵败被流放夜郎,虽被赦免,然而经此打击后,李白情绪低落疾病缠身,六十二岁捞月亮而死。

李白不仅是诗仙,而且是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其太原、汾州之两次旅行无疑为酒都杏花村增色不少,也成为吕梁汾阳文旅产业开发的潜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