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人名趣谈

□ 程建军

作为文学巨匠,曹雪芹先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简直是妙到毫巅,他不仅注重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外貌言谈、心理活动等多方面的描写,而且也十分注重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恰如其分的命名。

尤其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对小说人物命名特别讲究,可谓独具慧眼,别出心裁,或借用谐音、或利用字面意思、或巧借花鸟鱼虫等意象……构思出了许多贴合主题、洞察人性、意味悠长、耐人咀嚼的名字。

利用谐音

利用谐音给人物命名,是曹雪芹先生喜欢用的一种手法。在《红楼梦》中,许多谐音名字都有非常深刻的含意。

如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名字的谐音是“真事隐”“假语存”,寓意是在这个荒淫腐败、互相倾轧的封建大家族里,哪有真人真事,想“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即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其名“甄费”的谐音是“真废”,意思是真正无用,这也正是人们对甄士隐这个所谓淡泊名利的人的非常贴切评价。贾雨村,姓贾,名化,字时非,别号雨村。其名“贾化”的谐音是“假话”“时非”的谐音是“实非”,即实际不是这样,这也正是贾雨村这个口是心非的奸猾之人的真实写照。

贾政、贾敬,谐音为“假正经”。四大家族中以贾家为中心,贾家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政的府第,宁国府是贾敬的宅院。《红楼梦》对贾政的表面忠厚质朴、背后徇私枉法有着充分描写;而贾敬,表面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但实际上更是作恶多端。第五回中曾有“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之说,意为荣宁二府颓败的罪魁祸首还是宁国府的贾敬。所以,贾政、贾敬合起来谐音为“假正经”。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氏“四春”,谐音“原应叹息”。贾府的四姐妹,各自有着令人叹息的命运。大女儿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取入宫作女史”,之后又选为皇妃,进入可怕的后宫权力的漩涡。最后“虎兔相逢大梦归”,她不明不白地死去;“二木头”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抵债出嫁后,不久被丈夫孙绍祖虐待折磨而亡;“玫瑰花”探春为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她虽极力想与母亲“划清界线”,以保持其“姑娘”的尊贵地位,但由于“才自清明志自高”,被王夫人视为“眼中钉”,把她赶到千里之外,委曲求全成就了一场“政治婚姻”;“心冷嘴冷”的惜春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因此,贾氏“四春”命运遭遇与贾府的兴衰紧密联想在一起,都令人感伤不已,是为“原应叹息”。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另一个苦命女子香菱。香菱(秋菱)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是甄士隐之女。英莲命运坎坷,年幼的她随家仆霍启(是“火起”“祸起”的谐音。他一出场,果然甄家祸端迭起,先是丢女儿,不久又遭大火,万贯家财就此付于一炬。)于元宵节在街上观社火时被人贩子拐走。少年时代,先被人贩子卖给冯渊,同时又卖给“呆霸王”薛蟠,薛蟠打死冯渊后将她夺走,从此在薛家受尽折磨,最后“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而后不明不白地死去。甄英莲被薛宝钗改名香菱,又被夏金桂改成秋菱(香菱改名秋菱,意味着她的生命将比原来要结束得更早),其间名字几变,命中注定,也不是没来由的。“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甄英莲真应怜,真可谓一生坎坷,实在值得同情,让人唏嘘。

巧借字面意思

巧借字面意思为人物命名,也是《红楼梦》给人物命名常用的手法之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故事中,有这样几个人物形象:刘(溜)姥姥,王成(望成),板(攀)儿,青(亲)儿,联合谐音为“依靠刘姥姥的溜须拍马,攀高结贵,事成有望。”如果不是这样的谐音,“青儿”这个人物形象就会出现的很突兀,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当然,还因为王成的儿子狗儿与周瑞有过来往,曾是周瑞家的一条走狗。

巧借花鸟鱼虫意象

巧借花鸟鱼虫等各种意象,也是《红楼梦》给人物命名常用的手法之一。黛玉的三个丫环,一个叫春纤,一个叫紫鹃(原名鹦哥),一个叫雪雁。

春纤这丫头戏份很少,只露过两次面而已,可她的名字却有深刻含义。“纤”最常见的意思就是“纤细柔弱的小草”。比如可以形容一个女子小胳膊小腿,柔柔弱弱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用“纤纤玉手”“纤纤玉腿”来形容。这个“纤”字,就正好暗合了黛玉柔弱的身体。她不仅身材纤细,而且体质特别弱,从会吃饮食起,就药不离口。王熙凤说她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倒”,小厮们背地里叫她“多病西施”。

紫鹃是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示黛玉一生幽怨缠绵,悲啼不已,最后泪尽而亡。雪雁是寒冬离群之雁,象征黛玉自幼父母早逝,寄人篱下,终生孤独凄凉。这三个人的名字的寓意与黛玉的身世是何等相似!

在曹雪芹看来,黛玉一生的三次劫难,都寓意在她的三个丫头的名字里:春纤寓意她一生身体孱弱,不得长寿;雪雁寓意她“非生其地”,处境艰难;紫鹃寓意她为情悲鸣,最终泪尽啼血,香魂早逝。

而贾宝玉的小厮则取名为茗烟、墨雨、扫红、锄药、引泉、挑云等。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贵族公子哥儿,贾宝玉虽然不喜读书上进,每每骂那些求取功名者为“禄蠹”“国贼”,但却喜欢诗词曲赋、灯谜酒令等文人雅事,并且有一定的天赋才华。他的贴身小厮都由他亲自取名,名字取得都富有诗情画意。所以,这些名字与他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隐逸情趣的性格是完全一致的。

贾母丫鬟的名字又不同,取用的是琥珀、珍珠、翡翠、玻璃,都是奇珍异宝的名字。这与她集荣华富贵于一身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相吻合,而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丫环分别叫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琴棋书画正是官宦小姐文人情趣所在,更是她们高贵身份的体现。

另外,从宝玉、宝钗、黛玉这三个名字相互关系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曹雪芹的命名艺术是何等的高超,这三个名字中,宝钗、黛玉都和宝玉有着非常密切关系。

贾宝玉既是玉也是石,前世是赤霞宫神瑛侍者。林黛玉前世是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是草木。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绛珠仙草决定以泪为报,这就是二人的木石前盟,这是神话体系中缘分。而现实中,贾宝玉脖子里挂着一块玉,上面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薛宝钗脖子里挂着一个金锁,上面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最后,宝钗嫁给了宝玉,所有人都看好这段姻缘,这就是前世的木石前盟终究难敌现世中的“金玉良缘”!

宝钗和黛玉都是封建社会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少女,宝玉钟情于黛玉,但在封建家庭的安排下,却与宝钗结了婚。三个人的名字的相互关系体现了这种结局。宝钗中的“宝”和黛玉中的“玉”,合起来正是“宝玉”的名字。而“宝钗”中的“宝”在宝玉的名字中居上,所以她得到了宝玉。

“一姓一名皆具精意”。对于一位严肃认真的作家而言,对自己小说人物名字的拟定,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大事。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写了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448个人物。可以看出,为这些人物拟定姓名,作者一定花费了很多的心血。

在《红楼梦》中,这些林林总总的人物名字不仅是小说人物自身形象的符号和代码,还显示着人物各自的独特魅力和个性,并且与他们的命运及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凸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仔细探讨这些人名里边蕴含的各种讲究,对于我们学习《红楼梦》的写作技巧不无裨益,对于我们解码《红楼梦》背后的奥秘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