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点点微星 聚而成光

——石楼县党建引领幸福社区创建

打造贴心会客厅

多方共同协商“物业收费过高”问题

“三方协同”会议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赵婷婷

物业治理关乎社区品质,更关乎居民生活质量。近年来,石楼县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构建起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委会、物管会和物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三方联动”机制,让党组织和居民心连心温暖互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民需快办理

石楼县龙山水岸小区的“贴心会客厅”墙上,物业工作人员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整齐排列,一张张笑脸仿佛在迎接每一位居民的到来,这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变化,而是社区治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转型。

“以前总觉得党员离自己很远,现在看到他们就在身边,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心里特别暖。”小区居民张阿姨感慨地说。这一变化,得益于石楼县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建立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

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即社区党委建立的“1+3+X”社区治理模式:“1”是社区党委,“3”是居委会、物管会和物业企业,“X”是社区报道党员、党员志愿者、党员居民等,集聚各方优势、凝聚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变“单兵作战”为“协同攻坚”,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是“主心骨”、党员就是“贴心人”。

社区党委每月5日、25日定期召开“三方协同”会议,并按需主持召开“议事协商”会议,针对小区治理和物业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等开会讨论,征求多方意见。通过“社区党委领办-小区党支部交办-物管会协办-物业公司操办-党员帮办”的工作模式,合力解决问题,形成了“要事共商、难事共解、大事共办、协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感。

建立机关党组织和驻地社区、在职党员和居住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机制。石楼县已有60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与7个社区、24个小区结对,927名党员已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并包联927户居民。

“物业费的问题,我们要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既要保证服务质量,也要减轻大家的负担。”接到居民反映“物业收费过高”,龙山水岸小区物管会立即将问题反馈至社区党委,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协调解决小区物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多次磋商,将物业费由1.2元/平方米降至0.95元/平方米,减免物业费36万元左右/年,户均减少支出400元/年,切实增加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民求快反映

走进石楼小镇小区,可以看到路面平整干净,停车位划分有序,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充电桩也增设了不少。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物管会和物业公司的不懈努力。

物管会促动,将问需于民进行到底。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推选优秀的社区居委会成员担任物管会主任,并通过“社区推荐、业主联名推荐、业主自荐”等形式,在每栋楼里分别确定一名物管会委员。小区物管会和物业公司单独或联合成立党支部,用全体业主的“眼睛”去发现、去提醒、去“扫描”,协商解决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问题。

物管会委员们轮流“坐班”接待居民,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物管会总是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比如,针对小区路面破损的问题,物管会迅速联系施工队伍进行修复;针对停车难的问题,他们合理规划停车位并加强管理;针对充电桩不足的问题,他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增设充电桩……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石楼小镇小区物管会组建以来,共征求50余户居民意见,梳理出小区路面维修、停车位划分、草坪修整、充电桩增设等4项11条民生需求,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余件,让居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真真正正的舒适感。

民困快解决

物业公司落实,将服务利民进行到底。小区物业公司在社区指导下,打造“贴心会客厅”,墙面醒目位置,物业工作人员全部上墙“亮相”。居民家里有事,只要拨打照片墙上的工作人员电话,物业人员就能立即上门帮忙,确保居民反映的小区问题最短时间回应、最快速度处理、最小单元化解。

“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只要一个电话物业工作人员就过来维修,服务真的很好”,说起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居民黄振艮便止不住地夸赞。

在(联合)党支部的协调下,物业公司从点滴小事入手,把业主关心的、需要的服务送到他们家门口,用一件件小事聚民心,用一桩桩实事解民忧,把“烦心事”变成“顺心事”,获得了居民的认可、支持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