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吕梁黄河母枣的困境与出路

——访我市高级农艺师张德志

张德志讲解吕梁黄河母枣历史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个人简介

张德志,1951年出生于临县车赶乡,自幼家境平凡,却怀揣农业梦想。1974年,他毕业于山西农大园林系,自此投身经济林事业,历任临县农业局蚕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等。在职期间,他深耕科研,笔耕不辍,于国家、省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为红枣产业献智献策。退休后,他并未停歇,反而更专注于有机红枣生产实践,总结出恢复黄河母枣抗裂、防病增产等宝贵经验,为吕梁红枣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虽已古稀之年,仍心系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辈子有益于人民的誓言。

近日,有幸赴临县,与我市高级农艺师张德志老师深入对话,探讨吕梁黄河母枣的困境与出路。张老师以五十余载红枣种植之深厚积淀,细述红枣提质增效之良策,实践智慧熠熠生辉。其言传身教,皆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之宝贵财富。张老师之心血,不仅流淌于红枣林间,更深深植根于农民心中。此行采访,收获颇丰,愿张老师之宝贵经验,激发更多农民潜能,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让红枣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果果”。

记者:张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本报采访。从1974年毕业到今,您投身农林行业已经五十余载,对吕梁黄河母枣的种植面积、产量、生长习性等都有深入了解,您认为咱们吕梁黄河母枣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张德志:吕梁黄河母枣现在面临的困境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现在黄河母枣的种植面积有,但是缺乏人管理。吕梁红枣保有面积约为160万亩,正常年份产红枣4亿公斤,分别占全省红枣面积、产量的51.61%和44.94%,占全国红枣面积、产量的18.75%和18.25%,但这么大的种植面积却面临着没有人管理的窘境。这个没有人管理,与国家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去了城市,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如说,枣区原先有500人的村庄,这个村枣树种植面积在1000亩—1500亩,过去人全在村的时候,这个面积的枣树是不够管理的,但如今原先500人的村庄变成100人都不到了,而且剩下的人多数是老弱病,这导致村里的枣树无人管理。

第二,是枣树种植管理块状化、碎片化,不便于农民管理。比如一户人家,他家有20亩枣树,但分化成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十块多枣树地,大的二、三亩,小的几分地,土地碎片化导致农民无法管理。枣树种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病虫害防治,一个人种植的枣树属于十多块地,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无形中耗费了农民的精力、增大了农民的管理成本。效率低下,让在村的人无法管理。这不仅在临县,咱们吕梁范围内的枣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记者:吕梁黄河母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比都比较大的情况下,近些年的市场份额却在下降,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德志: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是2013年、2014年枣区发生了一种以前未发生的虫害,叫绿盲蝽象病害造成的。这种虫以前咱们这几乎没有,突然爆发后,农民不知道怎么去治理,多次打药但是依然没有效果。当时有农民反馈,我们一年打二十几次药,但是打着打着,枣就没有了。2014年,本来全市应该要产7、8亿斤红枣,但当年吕梁市林业局报吕梁全市红枣的产量仅为3000万斤,与产量大的年份比,基本上和绝产差不多。连续两年病虫害危害,因为防治跟不上,导致咱们吕梁无枣可卖。也就是这两年,黄河母枣所占的市场被其他枣类品种所占领,咱们这卖枣的经销商为了维持生计,也不得不贩卖外地枣。假如当时枣的产量有近几年枣的产量,咱们黄河母枣的市场不会如此之差。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枣区普遍认为的秋季降雨造成的红枣裂果现象,导致红枣的品质下降,红枣经销商不愿意卖咱们的枣。

记者: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黄河母枣的市场占有量下降,那从现有市场上枣类品种分析,黄河母枣和其他枣品质上有哪些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张德志:以近年黄河母枣最大的竞争对手新疆枣为例,目前新疆枣园面积已超过700万亩,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红枣产量已达到全国的一半。但是新疆枣的不少品种是从咱们山西引进过去的,这些品种的枣原本在咱们山西规模并不大,在咱们这更容易裂果。但引进到新疆后,那里自然条件好,雨水少,靠雪水融化灌溉,加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所以新疆枣个头大、品相好,吃起来甘甜,市场上更受欢迎。

而黄河母枣口感稍差,吃起来有点酸,个头和品相也不如新疆枣,所以以往市场评价品质为中上等。不过,这是在以前人们营养普遍不良时以含糖高、吃起来好吃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的评价。

记者:近年来,有报道指出黄河母枣在秋雨过后出现裂果现象,说黄河母枣抗裂果性不行,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这背后的原因吗?

张德志:咱们的黄河母枣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抗裂果品种,不然枣区也不会有传承千年的枣林,为何近二三十年会出现秋雨过后裂果严重呢?这是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后果。工业为农业提供化学肥料后,人们盲目大量地使用化肥,尤其是使用纯氮肥,导致土壤营养失调,进而导致枣树的营养失调,母枣的抗裂性丧失,秋雨连绵后,枣果的果面会出现一条或多条裂缝。

记者:化肥过量使用除了导致裂果外,还有哪些不良影响?

张德志:化肥过量使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会导致枣树在秋天红枣采收后,原本应该脱落的枣吊不脱落,甚至到第二年发芽时都落不掉,这说明枣树内部已经发生了不利于其正常生长的变化。其次,过度使用化学肥料还会导致枣头过量生长,影响结果。过去处理枣芽一两次就够了,但现在无人管理的枣树得处理四五次。再者,枣红得慢、红得迟。在枣区有一句俗语:“白露枣、两头红,红不了、连夜红”,也就是说,到白露时节,枣就会看见很明显的红了,但现在无人管理的枣园,白露时根本红不了,甚至秋风、寒露,枣还全红不了。红得迟,影响枣的成熟度。最后,化肥的使用还会导致枣的质量明显下降,无论是色调还是口感都不如以前了。

记者:质量下降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德志:黄河母枣的质量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色调,以前的母枣是枣红色的,颜色比较深。但现在由于成熟度不够,干了以后色调依旧是淡红色的。另一个是口感,以前充分成熟的母枣可以拉出丝来,但现在很少能拉出丝来了,这些都是质量下降的标志。

记者:针对当前枣树面临的病虫灾害以及母枣的质量问题,您在红枣种植和管理技术上有哪些新的建议和方法,以帮助农民提质增效呢?

张德志:我认为,要解决红枣种植中的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按照有机农产品的标准来生产红枣。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转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要求生产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因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不求质量、只求数量的粗放型生产观念,转向精细管理、集约经营,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第二、经营管理转型。在经营管理方面,吕梁红枣产业需要实现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我们要根据国家土地政策,把枣园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剥离,改变当前一家一户生产、各自为阵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将有条件和能力经营的枣园集中起来,按照有机红枣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统一生产,真正实现红枣的提质增效。

第三、政府职能转型。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红枣产业的管理和服务,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以满足红枣生产转型发展的需要。枣区乡镇要促进政府公职人员由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加强对红枣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方位服务。

同时,我们要推动吕梁红枣由化学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生产转变。肥料方面,不能使用化肥合成的肥料,而应该选择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活菌,这些活菌能够满足枣树的生长需求,同时改善土壤环境。农药方面,同样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我们可以选择石硫合剂、矿物源农药等天然、低毒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以临县为例,自2013年以来,我们就开始尝试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在开春时,使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5、6月份,杀虫剂则选择苦生碱;后期雨水多时,容易发生枣锈病,就提前打波尔多液进行预防。通过连续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不仅改善了土壤环境,还有效控制了红枣的主要病虫害。2017年,临县全年降雨量为824毫米,而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按照有机标准生产的枣树,好枣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母枣裂果得到有效控制,枣的色调也呈现出了真正的枣红色。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成功地减少了病虫害对红枣生产的损害,提高了红枣的品质和产量,解决吕梁红枣的销售难问题,为红枣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从黄河母枣的特性出发,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其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呢?

张德志:首先,我们需要让人们重新认识黄河母枣。纠正“木枣”这一历史称谓,恢复“黄河母枣”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性的传统称谓,以强化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市场认可度。以往,我们对黄河母枣有一些误解。咱们黄河两岸的枣本身叫“母枣”和“伢枣”,母是雌的意思,伢是雄的意思,枣分雌雄,只有在起源地才有,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其次,成立全国性的“黄河母枣产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形式强化品牌影响力,巩固吕梁“黄河母枣”的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产业地位。深入挖掘吕梁历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吕梁“黄河母枣”特色文化,对“黄河母枣”传统加工技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申报“中华老字号”,保护和利用这一历史资源,进一步强化品牌文化建设。

再次,红枣是由酸枣进化而来,黄河母枣很接近原始的酸枣,与其他枣品相比,母枣的含糖量相对较低,而含酸量则较高,在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吕梁黄河母枣的市场定位应该更加明确,主打健康、营养、药用价值高的特点。在推广策略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母枣的独特之处和营养价值,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据科研单位的分析,黄河母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矿物质以及多种氨基酸。更重要的是,有机母枣还含有丰富的药用物质,如有机酸、黄酮类物质、达玛烷型皂甙、cAMP和cGMP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如抑制癌细胞的形成与增殖、增强心肌收缩力等。特别是母枣中的cAMP(环磷酸腺苷)含量极高,每百克鲜枣含cAMP302.50毫克,每百克干枣含cAMP672.22毫克,这是已知高等植物中含量最高的。

黄河母枣本身是好东西,只是过去人们的认识有所偏差,当消费者认识到母枣的这些独特之处时,它的市场自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记者:十分感谢您的分享。黄河母枣有着独特的特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重新认识它、采用有机农业生产、制定有效的推广策略,相信它一定会迎来新的辉煌,红枣产业亦会成为我们吕梁农民增收致富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