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小巷子里各式各样的美食。比如一碗热腾腾的肥肠粉,滋滋冒油的烤串,还有酸梅汤,麻辣拌,过桥米线什么的,总是牵动着过往行人的味觉。于是不由得停下匆忙的步伐,坐下来品尝一番。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是人间。”夜幕降临,市井之中的烟火气,慰藉着这个城市来来往往的过客的心情。点一份地道的当地小吃,两三个人碰个杯,在路口霓虹灯的映照下,便觉日月悠长,山河无恙,生活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我们每天都在与食物打交道,对于与人们紧密相连的烟火气息,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
说到人间烟火,最原始的记忆其实是炊烟。小时候在奶奶家住,那时我们几个小孩子最喜欢站在院子里,追逐炊烟的方向。望着灰白的、浅蓝的炊烟,看着它们飘向远方,幻想着自己也能像小鸟一样飞翔。
炊烟是村庄的魂,不管男人女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炊烟。架一口铁锅,热油,炒菜,把劈好的木柴一段段放入灶膛,火光摇曳亲吻着锅底,锅里的菜咕嘟咕嘟,氤氲着庄稼纯朴的味道,惹得人直流口水。炊烟升腾着,活色生香,掩映成一幅水墨画,浓浓的,暖暖的,栽种在心底,久久挥之不去。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食物是有兴奋点的,通俗一点讲,这兴奋点便是食物具有最佳口感的时刻。比如,对于薯片爱好者来说,薯片的兴奋点,莫不在于薯片与牙齿磕碰时的那一下明亮、爽利又有些孩子气的嘎嘣脆,这种咀嚼的快感,一直都是薯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我而言,最喜欢的还是品味白米粥时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白米粥是最家常的饭食,只需普通的白米加一锅清水即可熬制。煮粥的过程有些悠长,却并不枯燥。米和水相遇的那一刻,还是会有些不适应,如同害羞的姑娘那般羞羞答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沸腾翻滚,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开出乳白色的花朵。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水在慢慢地融入米的世界,米与水之间完美地合作着,淡淡的米香味就这样弥漫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喝粥之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瓷勺子,瓷碗,外加一碟老咸菜,喝一口,温温的,润润的,唇齿间还来不及回味,就已滑到了身体里,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面对如此诱人之食,此刻,只愿感知粥的美味,体味有粥可食的人生。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食物中,有母亲的爱,有农人的辛苦,有大自然的博爱,还有食物本身的味道。你能从食物里想到人间烟火,真切体会到食物的恩惠。
烟火,是生活的代名词,也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一缕记忆。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愿我们都能在柴米油盐的粗糙里看到花开,感受花开的美,感恩人间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