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华网依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制作三中全会《决定》系列名词卡片,和大家一起来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期名词是“基本农作物”。
读《决定》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的“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解名词
基本农作物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而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在国家层面,基本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饲草饲料等基础性、战略性农作物品种。具体到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区位条件等因素,基本农作物还包括具备种植历史、产业优势以及生产生活必备的区域性品种。由于基本农作物直接关系生存安全、国家安全,需要在耕地资源利用上予以优先保障。
延展阅读
如何理解健全保障耕地
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
一个国家只有保障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基本农作物生产供给,才能掌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发展自主权。因此,我们必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抓紧抓好基本农作物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耕地是农产品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作物归根结底是在耕地上种出来的。但要看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在许多地方仍大量存在,如果任其发展,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必须健全耕地农用、良田粮用的制度机制。
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就是要着眼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基本农作物生产,集中力量把重要农产品保住守好。
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既涉及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产品生产,也涉及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政策性很强,需要统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
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生产经营合法权益,因地制宜确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构建高效、科学、合理的耕地利用结构,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提高管理科学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各地种植基本农作物不能不顾实际,盲目下指标、扩面积,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区位条件等,把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与保障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积极发展基本农作物生产,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内容摘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