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滴”的一声,我收到了儿子的电子火车票,伴随着一条开心的语音:“妈,我腊月十八就能回家啦。”我的年味盒子就这么猛地一下子打开了。
年味是什么?是盼归的味道。从收到大儿子信息的那一刻,我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制订了三日大扫除计划。儿子在南方上学,最困扰他的就是梅雨季节,他调侃说,“霉雨”时节空气潮得几乎用手能拧出水来,要是有一台“空气烘干机”就好了。于是,他每次回家,我会提前把床单被罩用金纺泡了,和被子一起晾在阳台上,做一个日光浴。儿子说晒过的被子香香的、蓬蓬的,能闻到阳光和家的味道。
儿子进家门的第一件事是在奶奶家吃一碗爸爸做的肉炒面,这已经变成了固定的模式。婆妈妈说这是孙子想奶奶了,老公说这是儿子想爸爸了,我说这是孩子想山西的面了。一碗面里飘出了家人双向奔赴,盼归的味道。
年味是什么?是思念的味道。记忆中老屋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灯下妈妈踏着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右手不时把滚轮转转。爸爸坐在灶火旁炸着豆腐、土豆条,在等熟的空隙间打个盹。土豆条出锅了,爸爸拿着一个小碗,盛满土豆条洒上砂糖,轻轻拍醒熟睡的我们,那安静的画面顿时沸腾起来,空气里弥漫着油炸食品特有的味道。
现在每年初二,我们姊妹四个都会去爸妈坟头烧纸拜年,年味里满是思念的味道。
年味是什么?是团圆的味道。如果年味有浓度,除夕夜就是最烈的原浆酒;如果年味会发酵,婆妈妈就是酵母粉,把它发酵到几倍大。除夕夜,婆妈妈带着两个孙子开始张罗起来,挂灯笼、贴对联、贴窗花、贴福字、包饺子。我和老公准备年夜饭,餐厅不时传来祖孙欢快的笑声。晚饭后,红红的灯笼亮起来了,床上摆满了新衣服,两孩子在爷爷奶奶的围观下穿上了新衣服,奶奶拿出一条红腰带系在大孙子腰上,祝福他在本命年里如龙腾飞,学业有成!穿衣服的仪式感是大儿子在乎的年味。
小儿子在乎的年味则是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一阵阵鞭炮声把年味推向了高潮,大儿子用手机拍了张全家福,最浓的年味就被框在了四方小格子里,是团圆的味道。
年味是什么?是送行的味道。聚散好像是一对双生子,聚是散的源头,散是聚的开始。到了机场,儿子从老公手里接过行李,一个人走向安检,我目送他渐行渐远的背影,突然有点落寞。我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在长长的行列里一寸一寸往前移,等到拐角的地方他突然回头,向我挥挥手,我瞬间泪目,开始懂得了父母子女之间的缘分就是此后一次一次的目送。年味最终变成送行的味道。
返回的路上适逢阳坡塔的“填仓节”焰火晚会,一束束焰火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在天空炸开,或如巨龙腾飞、孔雀开屏,或如金菊怒放、牡丹吐蕊,绚丽灯光与璀璨烟火交相辉映、姹紫嫣红。
填仓节是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是春节的尾声,当热闹归于平静,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原点,那些美好的点滴,将会在脑海里千万遍地重演,留下了隽永的回忆。
年味是吃进胃里、落在笔上、刻在心里的爱和亲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