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维权,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似乎只有大宗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才会找到商家要求维修或更换,而对那些价值几元、几十元的小商品,一旦发现质量出了问题,很多消费者往往就自认倒霉,既不找商家修理或更换,更不找有关部门进行维权。
张女士是一位已经成家多年的家庭主妇,平时生活中喜欢在手机上看看小视频,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一些日用小商品。在某平台观看直播过程中,她无意间刷到一名主播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一款电动螺丝刀,这款产品有各式各样的刀头好几个,还配备一把安装刀头的电钻枪,而价格只要7.9元。看到这么好的产品,这么诱人的价格,想一想自己家拧螺丝时,吭哧吭哧费力的样子,她很快便下单购买了该商品。然而,在收到快递后,当她满心欢喜地打开快递包裹的那一刻,却无比失望。收到的螺丝刀又细又小,电钻枪更是根本就没有配备,收到的就是一款普普通通的螺丝刀,根本不是什么电动螺丝刀。这时,她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这样的螺丝刀,在线下买顶多也就两三块钱,甚至一些农村集市的一元店都有可能买到。但因为金额小,东西不值钱,又不太熟悉平台退货规则,她最终选择吃了这个哑巴亏。
其实,像张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正是很多消费者因金额小而懒得维权的做法,无形中助长了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嚣张气焰”。一些商家往往摸准顾客的消费心理,在生产、经销一些价格便宜的小商品时,不太注重商品的质量,对这些小商品既没有售后服务,也没有实行“三包”,有的甚至拿假冒伪劣产品糊弄顾客。
记者以为,一方面,作为消费者要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消费权益,一旦发现商品的质量出现问题,不管价格高低,都应向商家提出合理的要求,该保修的要保修,该退换的退换,切不可因金额小而懒得去维权,从而助长一些商家的不良销售行为。另一方面,商家在销售商品时,无论是大件商品,还是小件商品,在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应一视同仁,哪怕只是一两元钱的小商品,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商家也应该负责保修或退换,切不可因小而置之不理,反倒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