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 旅

洛阳三日游记

——兼谈点人文历史

□ 张旭明

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和老同学尚国建结伴报名参加了孝义龙之旅旅行社组团的洛阳三日游。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山水花木自然景观,更是承载历史文化的人文地理。

三日游行程

第一天,早7点40分在孝义市长春大酒店门前,乘大巴出发。本次旅程的第一个景点,是洛阳市下辖的栾川县老君山。下午约3点一刻,我们到达老君山景点。老君山,原名景室山,唐时改本名,属秦岭东段余脉的伏牛山脉。

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排队进入山门,乘坐一级索道缆车,上了老君山的中天门。导游介绍,从中天门到海拔2千多米高的老君山最高峰金顶——供奉太上老君的金殿所在,还有十几里的山路,很多山路是绝壁栈道,旅客可以乘坐二级索道缆车到金顶。我当然是不会再乘坐索道缆车了。多年来,出去旅游,遇登山,我都是徒步上到最高峰。

此时,正值整个老君山被大雾笼罩,什么也看不见,下午4点多的时分,跟黑夜差不多。大约攀登了30分钟,有指示牌标示,左拐弯下去是十里画廊。照着指示牌,攀扶着几乎90度、有护栏的木梯下去,蜿蜒曲折地一会儿平走,一会儿攀登,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弯腰、侧身、攀扶着过绝壁栈道。这样行进了足有一个小时,一直大雾周身,四处茫茫,白昼如夜。大约7点多,大雾收了,天尚未黑,我们乘坐大巴到山脚下,在紧邻县城的竹园村一个叫鹿鸣见山的民宿入住、就餐。村名与民宿名称都很有诗情画意,住宿条件、就餐饭菜,也都很不错的。

第二天,早点后7点多,乘大巴到仍属伏牛山脉、栾川境内的第二个景区,重渡沟自然风景区游览。大巴向北,不到40公里的路程,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重渡沟,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成就帝业,而御赐本名。整个景区分南沟和西沟,我们游览的是南沟。这天,天气晴朗,一进沟,微风吹来,飞瀑流泉,鲜花嫩草,树木葱茏,迎入眼帘,顿感清新爽快。南沟全长4.8公里,从山脚伸向山峰,两边峰峦秀拔,中间溪涧澄清,自然景观众多,诸如水帘仙宫、菩提树、蘑菇崖、听涛岭等不胜枚举。一上午,或拾级而上,或溪流戏水,或瀑布拍照,或柳下乘凉,或亭榭小憩……兴致很高,好不快活。

大约11点,乘坐索道下了山。游客们各自解决午餐后,大约1点多钟,乘大巴直接到不远处的鸡冠洞——亿年溶洞游览。溶洞很深、很长,起起伏伏,溶岩各异,怪石嶙峋,开发者为其命名了各种神话和吉祥的名称,五颜六色的射灯打着,仿佛进入了宫殿。整个溶洞,边走边看,足足用了40分钟。

走出溶洞,我和国建坐条椅小憩,身旁一老者正聚精会神地架着摄像机摄像。待老人拍摄结束,我们与其攀谈。得知,老人姓郑,75岁,台湾人,祖籍大陆湖北。老人是相携七八人专程从台湾到洛阳拍摄牡丹的,顺便到洛川游玩。

老人对我俩说:“大陆发展太快了,30年前我来大陆,都是骑自行车的。”我们请老人回去多宣传大陆的飞速发展。老人说:“现在有网络,都知道的。”简单聊了几句后,我们起坐,饱含同胞之情,相互握手告别。鸡冠洞邂逅台湾老人,并进行简短而有意义的聊天,也算这次旅行的意外收获吧。

这天,行程结束得早,下午6点多一点就回住处用餐、休息了。

第三天,赴洛阳观赏牡丹。牡丹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的国花,而“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因此,整个旅游团对洛阳之行,充满期待。

大约是上午9点半,我们到达洛阳国际牡丹园,只见门前人山人海,游人涌动。排队进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牡丹园好大!据介绍,整个园区占地450亩(30公倾),栽植国内牡丹品种300多种,日本、法国、美国等牡丹品种100多种。诺大牡丹园我游了一个小时后,恋恋不舍地出园到指定地点找导游集合。大约中午12点,开始返程,傍晚时分回到孝义,结束了我们的旅程。

人文故事

洛阳三日游的旅程,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山水花木自然景观,而是承载历史文化的人文地理。

从孝义到栾川,大巴在高速公路的晋豫接壤段,依次过境山西的夏县、平陆,河南的灵宝。这里在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55年,发生过晋国“假虞伐虢”的故事。当时,晋国向虞国(今夏县、平陆一带)借道攻打虢国(今灵宝一带),是要趁虞国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回过头来,再消灭虞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劝谏国君不要借道于晋国,曰:“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而国君,认为晋国是其宗主国,不会加害虞国,不听。最后,虞国国君落得个国亡,自己也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假虞伐虢”的故事,告诫人们,小至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轻信他人,自毁长城,自寻灭亡。庄子有言: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厚貌深情”者,貌似忠厚,深藏不露之谓也。

接着高速穿隧道、过峡谷,大巴依次行驶在崇山峻岭的崤山、熊耳山。

崤山属秦岭东段支脉,是春秋时期,秦晋“崤之战”的古战场。此战发生在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听劝阻,越过晋国国境,对郑国大举用兵,三万军回师,途径崤山被晋国伏军全歼。亲临三万活生生的生命葬身深谷的古战场,我感慨良多。此时,想起唐代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有感于战争的残酷,而慨叹道:

“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冥冥。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

战争残酷啊!老子言:“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我默祷:人类任何时候都要珍爱生命,珍惜和平,远离战争。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文化“天下大同”的现代表述,愿早日实现。

熊耳山,属秦岭东段余脉,《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湹,又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禹贡》“导洛”之洛水,即今之伊水,亦称伊河;“导洛”之涧水、湹水,与今同名;“导洛”之伊水,即今之洛水,亦称洛河;“导洛”之河,即今之黄河。

坐在书斋读《禹贡》,文字艰涩,即使抠通了,也觉得悬空蹈虚,不甚了了。这次旅程,使我对《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之“导洛”,有了较直观、生动、实在的了解。

——我们在老君山住宿的鹿鸣见山民宿,距伊河源头的桃湾镇仅不到20公里,伊河确是自桃湾镇向东北蜿蜒于伏牛山北麓、熊耳山南麓的。

——从栾川到洛阳的滦洛高速公路,东北向,全线沿伊河右侧贯通。伊河全长240公里,其中滦洛段170公里,洛阳到巩义入黄河段70 公里。这样,我们从栾川到洛阳,经过了伊河全线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巴行驶到嵩县境内平旷地带,左侧不近也不算太远处,忽然现出一片壮阔的水域,我赶紧查询:是距洛阳67公里的伊河中游的陆浑水库。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积的57.9%。陆浑水库周边有商朝名相伊尹故里、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颐、程颢二兄弟故里,这次遗憾擦肩而过,以后,一定前去拜谒。

——这次旅程的最后一站,洛阳,因处洛河之北而得名,因“六朝古都,四水绕城”而驰名中外。洛阳“四水绕城”之“四水”,即《禹贡》“导洛”提到的洛水(今称伊水)、伊水(今称洛水)、涧水、湹水。

亲临熊耳山的崇山峻岭,深沟峡谷,深感大禹治水之不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而名垂千古。大禹治水,在方法上疏浚导流,精神上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我们今天用中国的方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要弘扬大禹治水,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伊河人文荟萃,伊河、洛河是华夏文明的根基,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以后一定要专门到此认真游历一番。

途间温情

本次旅程,还有一段感人的佳话。旅客中,有中阳县一大家子7位老人,相携一起出来旅游。他们中,姐姐1人,弟兄3人,妯娌3人,最大的姐姐75岁,最小的弟弟62岁。据最小的弟弟讲,他们兄弟姊妹,三男二女,加配偶共10人,每年都要一起外出旅游。由大嫂统一组织,AA制报名付费,出来零星开支,本着节约,争先奋勇,不作分较。这次姐夫和小妹、妹夫有事,没有参加旅程。

三天旅程,这一大家子,和和睦睦,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让同行的旅客羡慕不已。中国文化认为“亲亲为大”。这个大家庭能“友于兄弟”,“几十年来就没有红过脸”,享受着人间最崇高、最真挚的亲亲之爱、亲亲之乐,怎能不让人羡慕呢!

三天旅程,我能吃,能睡,能爬山,游览景点,我总是在最前面。一行人都说我根本不像71岁的老人,为此,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