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史

晋西北八分区抗日专员顾永田

□ 冯增清

后排中为顾永田

顾永田,1916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大黄山乡西朱家村。顾永田家境贫穷,9岁那年失去了父亲,直至12岁,他才勉强进入学校。顾永田入学的时候,正赶上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疯狂“围剿”革命根据地。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沈阳,接着分兵入侵吉林、黑龙江,4个月的时间,东北全境沦陷。这时的顾永田已经进入铜山县师范学校读书。铜山师范学校是徐州地区共产党地下组织活跃的地方,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是共产党员,抗日救国的思想在这里得到深入地发动。顾永田接受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久,顾永田在铜山师范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顾永田在铜山县师范学校毕业了。经共青团组织的介绍,顾永田于年底来到了北平,在北京大学找到了在那里读书的孙传文。不久,孙传文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顾永田被党组织派到延安去学习。1936年秋,日寇向平津逼进,山西省处于抗日前哨阵地,阎锡山在人民群众抗日怒潮和共产党的敦促下,打出“守土抗战”的招牌,并和共产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9月,在省会太原成立了由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牺盟会吸收了大量的各地青年学生,展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运动。一时间,太原成了全国救亡青年的汇集地。

1937年顾永田受党组织委派从延安来到山西,参加了牺盟会的工作,担任牺盟总会执行委员和太原市二区牺盟会特派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顾永田在太原和其他共产党人一起,以太原各工厂工人为主组织起一支“山西人民抗日新军”——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把工人武装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11月,太原沦陷,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和在太原的一切革命组织被迫撤出太原城。顾永田和工人自卫队撤到交城、文水地区,配合八路军一二〇师继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顾永田先后担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

1938年4月,随着日寇的长驱直入和国民党军的溃退,中国大片领土被日寇占领,山西省的大部县城沦入敌手,顾永田的队伍到了农村。不久,牺盟会和工人武装自卫队向阎锡山推荐,顾永田担任文水县县长,组织抗日政府,开展敌后抗日运动。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名义上是属于阎锡山任命的政权,但实际上县长由共产党员担任,县政府工作机构的领导也多是共产党员,并在机关内部建立了中共支部,因而执行的是共产党的各项抗日政策,县政府工作人员通过这种合法的、公开的身份,大刀阔斧地开展各项抗日工作。有县无城的文水县,面临着强大敌人的压力,一开始便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22岁的顾永田,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积极研究对策,扩大势力,巩固阵地。他在文水县各农村建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广泛发动群众,实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文水县,那时是一片贫困的地方,人民生活极苦。顾永田任县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农村废除了按地亩摊派的农税征收办法,实行“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同时,颁发了减租减息令。这样做,使得广大农民摆脱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生活有了保证。于是,全县呈现出报名参军、组织游击队和自动捐出军粮、布匹、棉花、军鞋等爱国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文水县最早建立了由共产党建议推动并领导的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第三支队和工卫旅第二十二团,文水成了晋西北抗战最牢固、最有实力的抗日根据地。文水抗日阵地的巩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文水、交城一带八路军和抗日新军的军需供应和兵源。抗日力量大发展了,敌伪政权只能限制在县城以内,广大农村则是浓厚的全民抗战氛围。

顾永田在文水县,除了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扩大抗日武装,改造区、村旧政权为抗日民主政权,扩大抗日力量,把全县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巩固抗日根据地之外,还十分注重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兴修水利,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发动群众积极参军参战、踊跃为抗日部队筹措粮饷。他领导文水人民兴修汾河水利,组建纺织工厂,禁烟禁毒,并在文水发行了一种一元券(一元相当于一枚银元)的流通券,以抵制伪钞。当时的阎锡山政府也不得不承认文水县是“抗日模范县”。

当抗日力量在山西广大农村蓬勃发展起来的时候,阎锡山在“抗日”的旗帜下,又加了一个“和日”的方针。1939年2月,阎锡山策划了一个以“分裂抗日同盟,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为目的的“秋林会议”果然,秋林会议结束后,阎锡山便宣布取消动员抗战运动委员会,解散抗日团体,改编抗日新军,派了他的突击团来接管文水县政权,决定将顾永田撤职查办,调回秋林“另有任用”。阎锡山这一举动,意在打击进步势力,削弱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但其阴谋遭到全县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共文水县委因势利导,发动全县人民成立了“挽留顾县长委员会”,以委员会名义先后派出四批群众共1000余人的请愿代表团到兴县,要求山西第二行署主任赵承绶转求阎锡山收回成命。赵承绶先是不答应,群众代表就一批批地陆续去找他,同时发动县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赶走了阎锡山新派来的县长。最后赵承绶只得答应呈报阎锡山。阎锡山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只得让顾永田“准予留任”,其撤换抗日民主县长的阴谋彻底失败。明着不行,阎锡山来暗的。他派遣一伙武装力量,搞什么敌工团、突击队、“精建会”,在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暗杀,顾永田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在抗日军民中组织精干小分队,针锋相对跟他们干。经过小分队的揭露和斗争,阎锡山的暗杀队很快便无立足之地,不得不纷纷逃窜。1939年12月初,阎锡山在晋西和晋东南集中9个军的兵力,向抗日新军发动突然袭击。这就是山西著名的“十二月事变”。一批抗日干部被杀害了,一片片抗日根据地变了颜色,革命武装无家可归,只好暂时离开根据地。共产党组织和山西抗战干群及时总结教训,重新组织队伍,在1940年春天又打回根据地去,山西各地抗日民主政权渐渐恢复起来。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八分区政权重新建立起来。恰逢八分区专员陈兴邦因故被赵承绶撤了职,所以八分区群众要求提升顾永田为八分区专员,当时的工卫旅旅长郭挺一也数次致电阎锡山要求提升顾永田为八分区专员。但那时阎锡山已决定掀起大规模反共高潮,所以对委任顾永田为八分区专员一事没有批准。直到“晋西事变”之后,1940年1月,在一百多位军民代表的大会上,顾永田由共产党建立的晋西北行政公署任命为八分区专员。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阶段。顾永田的八分区和山西全省一样,遭到日伪和阎锡山叛军的多方夹击之中,一日几次“扫荡”。为了坚持八分区抗日阵地,顾永田亲自率领工卫旅二十二团一部分队伍,插入敌后,转战交城边山一带,牵制敌人“扫荡”。1940年2月11日,日伪顽混合的“扫荡”部队对这片地方梳理一遍,并没有找到抗日主力。他们只抓了些壮丁,拉了些猪牛,烧了些村庄,便想缩回城市。顾永田率领的工卫团与敌人巧妙地周旋之后,潜伏在交城县田家沟村边的鸡绿沟附近,准备狠狠地伏击敌人一下。敌人大部队过来了,黑压压的见头不见尾。顾永田犹豫了:是打是退?打么,自己只有一个小分队,仅十个人,怎么能战胜强敌呢?退么,敌人打到门上来了,轻易放他们走,岂不太可惜。顾永田焦急地思索着。长长的敌阵,人喊马叫,牛嚎猪哼,一派恐怖凄惨景象。顾永田怒火焚心,再也不可忍耐,一声令下:“同志们,冲呀! ”喊着,便跃出战壕,冲了上去。队员们见他冲上去了,一个个跃身而起,端枪冲出。“乒乒乓乓”一阵枪响,敌营乱了阵脚,一排排应声倒下,一排排横窜乱跑。刹那间,敌尸压道,尘土蔽天。顾永田率领小分队冲入敌营厮杀,敌人尾部几乎被全部消灭。正当他们要撤出阵地时,敌人大部队已经调整部署,猛扑过来。“同志们快撤,我来掩护!”顾永田喊着,指挥着队伍朝山沟里撤。当小分队主力即将撤退完毕时,敌人已从四面包围过来,顾永田再想杀出去已不可能。为了掩护其他队员撤退,他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牺牲时年仅24岁。当时《新华日报》发表的《顾永田同志生平》中写道:“他的死,不但是晋西北人民的严重损失,也是中华民族的重大损失!”事后,文水县人民为永远纪念顾永田,将“永丰渠”更名为“永田渠”,八分区将这里的中学命名为“永田中学”。2014年9月1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顾永田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