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我是一名50后党员,“奉献”是我的夕阳勋章——

风霜刻皱纹 余热写春秋

50后党员梁福锁

“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是一名党员,只要还能走一步,就要为党站好岗。”今年73岁的梁福锁是一名50后老党员,他的脸庞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是风霜的印记,更是人生阅历的见证。提起入党初心,老人所有褶皱都通向初心原点,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一簇光,像炉膛里复燃的炭火,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2012年退休后,梁福锁没有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主动投身社区服务,成为街坊邻里信赖的“和事佬”。石楼县城不大,家长里短的矛盾时有发生,谁家院墙占了道、谁家堵了路……这些看似琐碎的纠纷,梁福锁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耐心倾听、公正调解。他常说:“邻里和睦了,社区才能和谐。”他的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更让居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党员的温暖与担当。

除了这些“琐事”,梁福锁还积极投身于宣传党的声音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他经常在社区活动室、石楼县新时代文明中心、学校课堂,甚至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里,为年轻一代讲述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战士,到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机智勇敢的地下工作者,让聆听者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当年阎锡山封锁黄河,老百姓自发用羊皮浮筒做成筏子,帮助红军渡河。1936年2月20日晚,红军先遣队顶着风浪和冰凌强渡黄河,不到一小时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在红军东征纪念馆,他总要指着珍贵的羊皮浮筒,向年轻人讲述1936年红军东征的壮烈故事。他的讲述生动形象,将大家仿佛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从调解邻里矛盾到参与社区治理,从宣讲党的理论到传承红色基因,从汾石高速公路项目落地到瓦日铁路通行客运……这个已退休13年的50后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成为新时代的银龄先锋榜样。他用“银发”作火把,在岁月褶皱里点燃了温暖他人的光。

他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就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