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木二东
“刚模拟‘虚假客服退款’时,我差点就按‘骗子’说的点链接了,这活动比光看宣传单管用多了!”在交口县物流园的反诈活动现场,快递员王永军师傅擦着额头的汗,笑着和身边同事分享感受。今年以来,交口县围绕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从反诈宣传、民意征集到亲子教育、心理关怀,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创新服务举措,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编织起一张立体服务网,让他们在奔波忙碌中感受到“家”的归属感。
反诈课堂进物流园
趣味互动学“拆弹”
“大家看这个情景短剧,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泄露后,骗子会怎么伪装成客服行骗?”在交口县物流园的活动室内,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通过情景剧,还原快递员日常可能遇到的诈骗场景。近日,针对快递行业信息泄露风险高、诈骗案件频发的问题,交口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该中心推出“物流园反诈盾牌”活动,把“虚假客服理赔”“订单异常退款”等常见骗局,改编成生动的短剧和互动游戏。
30余名快递从业者分组,参与“反诈拆弹PK赛”——每组需从模拟骗局剧本中找出“陷阱点”,并说出应对方法。“遇到说‘包裹丢失要双倍赔偿’的,先联系公司官方客服核实,不能直接点对方发的链接!”快递员刘晓明凭借丰富经验,带领小组快速“拆弹”。这样的反诈活动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让新就业群体在笑声中掌握“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的防骗原则。
民意“直通车”开通
新就业群体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以前送外卖时,小区不让电动车进,推着车跑几栋楼太耽误时间,没想到提的建议真被采纳了!”外卖骑手李姐如今是交口县新就业群体民意代表,说起自己的“新身份”,她难掩激动。今年6月,交口县启动“晋心服务·‘新’火相传”民意征集活动,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的方式,收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诉求。
62份有效问卷中,“增设骑手临时饮水点”“优化小区配送停车规则”“简化快递驿站取件流程”等诉求被逐一梳理,形成《新就业群体需求报告》,直接送达相关部门。“以前觉得我们的声音没人听,现在发现只要提得合理,真能解决问题。”快递员周锦锋说。
7月,交口县举办新就业群体代表选举活动,来自不同行业的新就业群体代表,通过分组讨论、无记名投票,民主推选出3名“代言人”。这条民意“直通车”,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亲职教育解“育儿难”
心理团辅送“心灵SPA”
“每天早上7点出门送快递,晚上9点才回家,孩子都睡了,总怕错过他的成长。”快递员张哥的困惑,是不少新就业群体家长的心声。针对这一问题,交口县委社会工作部在云梦社区开设“亲职教育小组”,7名快递员家长与6名社工学员组成“成长搭档”,开展亲子教育课程。
“我的家庭画像”破冰游戏上,家长们用画笔描绘家庭生活,张哥画的“快递车、孩子、空着的爸爸位置”让现场不少人红了眼;“正面管教”实操课上,社工通过角色扮演,教家长如何用“你今天主动整理玩具,妈妈很开心”代替“你怎么总乱丢东西”;最让人动容的是“家信撰写”环节,当张哥读到“爸爸,我不需要新玩具,只要你每天陪我读10分钟书”时,忍不住擦起眼泪。“以前总说忙,其实挤挤时间总能陪孩子,是我忽略了他真正的需求。”张哥说。
而对于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群体,交口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山西医科大学师生,推出“深化压力认知,构建心理防线”主题团辅活动。活动现场,专业心理老师带来压力测评量表,用漫画讲解情绪管理技巧,还设计了“积极思维卡牌”游戏——参与者从卡牌中抽取“遇到差评”“堵车迟到”等场景,用积极语言重新解读。“以前遇到差评,一整天都没干劲,现在知道可以想‘下次提前沟通就能避免’,心态好多了。”网约车司机赵师傅说。
高温慰问送清凉
“物资+政策”暖人心
“这藿香正气水太及时了,刚送完3单,衣服全湿透了!”夏日午后的交口县,气温超过35℃,快递员陈艳明在街头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清凉礼包,额头的汗珠直往下掉。为应对持续高温,交口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总工会、人社局等部门,组建“高温慰问小组”,带着包含防暑药品、凉茶、遮阳帽的清凉礼包,奔赴县城街头巷尾。
“不仅有解暑的药和水,还有防晒的帽子,太贴心了!”环卫工人刘彩云捧着礼包,反复翻看。除了物资慰问,交口县相关部门还实地调研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和职工需求,从政策层面创造更友好的工作环境。“以前高温天跑单,又热又累还没地方歇,现在爱心驿站有空调,有饮水机,感觉心里也凉快了。”外卖骑手吴刚说。
交口县的一系列服务举措,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正如快递员王永军所说:“这些事看着不大,却让我们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关心,在交口干活,就像在‘家’一样踏实。”未来,交口县还将持续优化服务,让这张“立体服务网”更密、更暖,让每一位新就业群体都能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