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离石区小神头村

乡村治理“分值”变“价值”

□ 本报记者 刘子璇

“这个月积分又涨了20分,加上之前攒的,能去积分超市换两袋洗衣粉哩!”翻着自家的积分存折,村民李大爷说着。近年来,离石区信义镇小神头村以“积分制”为钥匙,打开了乡村治理的新局面,让曾经“干部干、群众看”的冷清场景,变成了如今“家家比积分、人人争先进”的热闹景象。

“以前村里有事,干部跑断腿,村民还不理解。现在有了‘一网四联’,大家都成了治理的主角。”村党支部书记牛艳军介绍,小神头村将全村划分为1个大网格、3个中网格、若干小网格,村两委干部联网,党员与村民代表联户、户联积分、积分联奖惩,实现了“干部人人有责任、村民户户有人管”。

村民张大哥是小网格长,每天清晨,他都会绕着自己负责的片区转一圈,看看谁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没打扫,哪家有矛盾需要调解。

“上个月,我帮邻居申请了‘美丽庭院’,他一下子多了15积分,现在每天把院子收拾得比自家客厅还干净。”张大哥笑着说。

通过党员、村民代表与所联户互评,中网格长核实,网格长开会核定,村里每月都会准时公示积分,让每一分都来得明明白白。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强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小神头村设立了“5335”积分制。五个方面定方向,三支队伍保公正,三项载体强落地,五个效果促振兴。

在小神头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遵纪守法、邻里和睦、村事建设等,都能获得积分;积分评议小组、说事议事审议小组、监督管理小组三支队伍,确保积分评定公平公正;积分银行卡、乡村振兴产品展销馆、红黑榜通报三项载体,让积分“看得见、用得上、有分量”。

走进村里的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杂粮、食用油、日用品。村民拿着“积分存折本”,按1积分抵1元钱的标准就能“购物”。

“我目前攒了80积分,换了几件生活用品,省得再去买一趟,还不用花钱!”货架前,不少村民在挑选商品。每逢中秋、春节、重阳等节日,村委会还会给村民赋分,让大家在享受福利的同时,更有获得感。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大操大办很常见,现在有了积分制,只要每桌饭不超过300元,就一次性给予200元专项积分,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厅,包括屏幕、器材等,去年一年有6户村民参与了移风易俗活动。”牛艳军说,小神头村通过积分制引导移风易俗,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如今,村里的“红黑榜”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上了“红榜”的村民昂首挺胸,上了“黑榜”的则悄悄整改,比学赶超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积分制的激励下,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高涨。今年春天,村里组织义务植树,原本计划动员30人,结果来了50多人。冬天下雪的时候,以往村民们都是自扫门前雪,现在大家都自愿清理村内道路,人们的集体意识逐渐提高。

如今的小神头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曾经的“治理难题”变成了如今的“振兴亮点”。

“我们会继续完善积分制度,让积分内容更贴合村民需求、过程更公开透明,真正让‘小分值’创造‘大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牛艳军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