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养殖户家门口实现“省心卖”

——王家岭村搭建现代化交易基地激活柳林县畜牧产业

基地内寄养的牛群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金秋时节,柳林山沟的风带着几分清爽。沿着贾家垣乡王家岭村新修的柏油马路继续前行,一阵阵清脆的牛羊叫声不时传来。转过一道山弯,一座现代化建筑群骤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刚建成投用的王家岭村现代化牛羊交易基地。

走近细看,交易大棚里地面平整干净,寄养大棚内通风设施运转有序,草料仓储间堆放着整齐的青贮饲料,二层办公楼里检疫室、结算台、餐厅、客房一应俱全,处处透着现代化的气息。

“以前想卖头牛,得等收牛的贩子上门,价格人家说了算,咱们连还价的底气都没有。”养殖户王保全蹲在交易大棚的栏杆旁,指着空地上预留的交易区域,语气里满是感慨。他在村里养了5头牛、40多只羊,算是小规模养殖户,过去卖牛羊一直是烦心事。“贩子压价是常事,有时候牛羊喂得正肥,偏偏遇不上合适的买家,只能眼睁睁看着饲料钱往上涨。”

和王保全有同样困扰的,还有村里的养殖户王成牛。“雇车、路上照料,哪样不花钱?遇上行情不好,牛羊卖不掉还得找地方寄养,风险大、成本高。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了交易基地,成本降下去了,效益就能上来,再也不用受路途折腾的罪!”王成牛说。

这些困扰,曾是柳林县贾家垣乡众多养殖户的共同难题。地处黄土高原的贾家垣乡,山地多、交通不便,畜牧产业长期面临“交易难、定价乱、成本高”的困境,小规模养殖户没销路,规模养殖户跨省交易奔波又费钱,产业发展始终“迈不开步子”。

“咱们村散户养殖户多,周边村子也一样,得想办法帮大家减少开支、拓宽销路。”王家岭村委委员刘彦红记得,几年前村“两委”开会,大家一致决定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随后,村里牵头成立了柳林晋西畜牧业交易有限公司,分期建设了标准牛棚、草料生产基地和现代化交易市场,形成了养殖产业的闭环。

如今,这座现代化牛羊交易基地终于建成,彻底打破了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瓶颈。“我们这个交易市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牛羊交易市场,有专业的饲养员负责照料。”柳林晋西畜牧业交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六六带着记者参观基地,“要是商户想分批交易,把牛羊寄养在这儿,省心又省力。我们还和汇丰兴盛等龙头养殖企业签了合作协议,从源头上保证了销路,再也不用愁卖不出去了。”

交易基地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销路难题”,还带动了村民就业。村里的王侯羔,现在成了基地的饲养员,每个月能拿到2700元工资。“以前只能在家种地,收入不稳定。现在在基地上班,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有固定收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王侯羔说。据了解,目前基地已经吸纳了7名村民就业,随着市场逐步打开,还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我们建这个市场,核心就是要搭建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平台。”刘彦红表示,接下来村里还会继续完善基地的配套设施,增加兽医服务、饲料供应等功能,让养殖户在这里能实现“一站式”服务。“不仅要让王家岭村的畜牧产业强起来,还要带动周边村子,甚至整个柳林县的畜牧产业升级,让更多养殖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