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

革命老区飘晋韵 晋剧下乡暖民心

——省晋剧院青年团“送戏下乡”为兴县百姓送上“文化盛宴”

演出现场

□ 文/图 本报记者 阮兴时 本报通讯员 白慧

日前,兴县大操场锣鼓铿锵、人声鼎沸——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在此火热启幕。为期4天的13场经典晋剧在这里轮番上演,为当地百姓端出了一桌桌韵味醇厚的“文化盛宴”,让晋音晋韵在黄土高原的基层大地活色生香。

当《打金枝》的锣鼓声骤然响起,台下瞬间静了下来。舞台上,演员们翎子翻飞、水袖流转,扮相精致得像从古画里走出来;唱腔更是荡气回肠——时而如清泉淌石般悠扬婉转,诉尽深宫内苑的儿女情长;时而似惊雷裂帛般高亢激昂,道尽朝堂之上的风云激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台上“立”了起来,台下观众跟着剧情或喜或叹:老一辈眯眼轻晃脑袋,在熟悉的旋律里打捞往昔记忆;年轻人则被那股子精气神勾得目不转睛,指尖跟着鼓点轻轻打拍。掌声、叫好声像潮水般一波接一波,不少观众忍不住跟着哼唱,连空气里都飘着晋剧的独特韵味。

“这《打金枝》我听了几十年,还是现场看最有味道。”王大爷对身旁的人说,“演员的唱腔、身段都是真功夫,比在电视上看有感染力多了。”演出间隙,他还能准确说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经典唱段的出处。90后观众小李是第一次现场看晋剧,看完《打金枝》选段后难掩兴奋:“以前觉得传统戏曲节奏慢,今天看完发现故事很生动,演员们的表演很有张力,尤其是眼神、动作和情绪特别到位。”他用手机录下精彩片段,准备分享给家人。

舞台上,演员们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唱腔。一位参演演员说:“看到老乡们这么热情,我们更得拿出最好的状态。基层演出接地气,能直接感受到观众的反馈,这种互动很珍贵。”

“送戏下乡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传统艺术在基层找到扎根的土壤。”山西省晋剧院负责人表示,团队将持续深入基层,把经典剧目送到更多乡村,让晋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这场演出,正是文化惠民工程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让革命老区的乡亲们在家门口看到高水平的专业演出,在晋音晋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