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丽) 金秋十月,叠翠流金。国庆与中秋“双节”期间,交城县卦山景区古柏凝翠、游人如织。在这场“家国同庆”的团圆盛宴中,一群身着蓝马甲的身影格外醒目。从10月1日至7日,交城县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在卦山景区发起了双节文旅服务与无痕行动,志愿者们或驻足为游客指引路线,或热情介绍卦山文化,或俯身清理步道杂物,用志愿服务为景区注入别样温暖,也为交城文旅添上了一抹鲜亮的“志愿底色”。
“您看这棵‘虎头柏’,树干上有一个瘤球,形似虎头俯瞰来往游客,故名虎头柏……”在卦山景区核心景点前,志愿者郭金珠正为来自太原的游客王霞一行讲解古柏文化。假期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景区上演。志愿者们化身“文旅推荐官”,结合卦山“古柏参天、碑刻林立”的历史底蕴与“山形卦象”的独特地貌,用生动的故事为游客解锁景区魅力;在人流密集的岔路口,他们担任“贴心引路人”,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帮游客看管行李,还为带娃家庭提供临时看护服务;在景区文创打卡点,“打卡小助手”耐心为游客盖纪念章,让每一次拍照都成为传播交城文化的载体。
“本来担心假期景区人多找不到路,没想到志愿者全程指引,还讲了好多课本里没有的卦山故事,孩子听得特别入迷。”王霞说,这次旅行不仅饱览了山水风光,更感受到了交城的人文温度。
服务游客的同时,志愿者们始终牢记“生态保护”初心,利用服务间隙对景区天宁寺古建筑群、青石板步道及排水渠进行细致清洁。“古建砖缝里的烟头、草丛中的食品包装袋,看似不起眼,却会影响景区的生态美感。”志愿者武弋傲蹲在地上,用夹子将嵌在石缝里的垃圾取出,“我们多弯一次腰,景区就能多一份整洁,游客也能更舒心地欣赏美景。”7天的时间里,志愿者们累计清理垃圾12袋,劝阻攀爬古树、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20余起,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卦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自然风貌。
从“服务者”到“守护者”,从“引导员”到“宣传员”,7天的坚守中,一百余名志愿者用脚步丈量景区每一条步道,用微笑传递交城温度,让“双节”假期的卦山,既有山水之美,更有人文之暖。未来,交城县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将继续以志愿行动为纽带,推动生态保护与文旅服务深度融合,为交城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公益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