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临县碛口古镇的石阶上,村民的民歌悠扬回荡,如清泉流淌,引着游客穿行于古建错落的山道;方山县张家塔村的黄土崖畔,依山而筑的清代民居与地下纵横的甬道,静诉着百年沧桑,光影流转间,已成为影视拍摄的取景热土。
在绵延起伏的吕梁大山深处,星罗棋布着传统村落,这些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活化石”、镌刻着历史年轮的“无字之书”,正悄然焕发新生,从沉睡中苏醒,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让古村落“活”起来
面对散落山间的文化瑰宝,我市坚定走“保护与利用并重”之路。张家塔村,这枚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明珠,作为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建的修缮,不仅拂去了岁月的尘埃,更点亮了村民增收的希望。“参与维修古建,环境美了,腰包鼓了,日子更有奔头了!”村民赵立庆笑着算起幸福账,“一年能挣三五万元呢。”
近年来,我市精心培育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以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红色丰碑、碛口古镇的黄河风情为核心,深挖文化富矿,守护乡土根脉。一砖一瓦的精心修复,一景一物的系统保护,让红色基因与历史文脉在古建与遗址的焕新中得以赓续传承。
为古村落“注”动能
保护不是封存,而是激活新生。我市因地制宜,为每个村落量体裁衣,探索“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在张家塔村,大山的雄浑、地下甬道的神秘、古民居的沧桑,构成独特魅力,吸引影视、戏剧剧组纷至沓来。研学、文创等新业态纷纷崛起,让该村2024年仅旅游收入就达20万元。
孝义市创新“百企带百村”模式,鹏飞集团投身孝义老城保护开发,昔日沉寂的街巷,如今蝶变为16万平方米的文旅新空间,创造超千个就业岗位;临水村则妙笔生花,智慧农业园里科技闪耀,3D影院中光影梦幻,传统小吃街飘香诱人,现代氢能车徜徉花海,古今交融的画卷,使该村2025年吸引游客超55万人次。
让古村落“火”出圈
运营机制的突破,是点燃古村活力的又一关键火种。我市通过“百企带百村”行动,引来源头活水,吸引社会投资25亿元。36个古村引入专业团队精耕细作,其余由村集体主导焕发内生动力,运作管理焕然一新。
为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当地妙招迭出:聘请18名艺术家担任“名誉村长”,为古村代言,借力央媒,拍摄《乡村振兴幸福吕梁》纪录片,将吕梁故事传遍四方;在临水村举办“面食争霸赛”等特色赛事,每周吸引近千人涌入古村,感受那份独特的烟火气与古韵。
古村新韵,文旅生金。孝义老城的晨雾漫过青砖黛瓦,碛口古镇的晚霞染红大河波涛,张家塔村的月光洒向幽深甬道,这已成为吕梁文旅最动人的诗篇、最闪亮的名片。古老的村落,正以融合的笔触,绘就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振兴画卷,真正成为记得住乡愁,更承载着无限未来的活力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