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看了九三阅兵式,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重读红色经典《红岩》,字里行间的血色黎明与信仰之光,总让我想起监管警察岗位上那束不熄的“守夜灯”。这部镌刻着革命先烈精神密码的著作,从不是尘封的历史叙事,而是照见当代执法者初心与担当的明镜,让我对“忠诚”二字有了更具象的职业注解。
《红岩》里的渣滓洞与白公馆,是真正共产党人的试炼场。许云峰徒手挖凿越狱通道却留给同志,江姐面对竹签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些画面背后,是先烈们对信仰的绝对坚守——即便身陷囹圄,即便面对极致的暴力与诱惑,也从未动摇对正义的追求、对使命的执着。这恰与看守所工作的核心职责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我们守护的“监区”,虽无枪林弹雨,却同样是法治与秩序的防线,是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闸门”。在这里,每一次规范执法、每一次耐心教育、每一次隐患排查,都是对“坚守”的践行——坚守法律底线不偏移,坚守安全红线不触碰,坚守改造初心不松懈,正如先烈坚守信仰从未动摇。
小说中反动派的残暴与卑劣,更反衬出“文明执法”的重量。敌人用酷刑摧毁肉体,用谎言扭曲灵魂,而我们看守所的工作,是用法治的温度融化冰封的心灵,用专业的力量引导迷途者回归正途。就像《红岩》里先烈们用乐观与团结传递希望,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需以理性克制应对情绪对抗,以人文关怀消解对立隔阂。面对被监管人员的困惑与抵触,多一次政策讲解,可能解开一个心结;多一份尊重理解,或许能唤醒一份良知。这不是软弱,而是《红岩》精神在当代的转化——先烈用生命捍卫的“正义”,如今需要我们用文明的方式守护,让法治的光芒照进每一个需要被救赎的角落。
最让我动容的,是《红岩》中“集体信仰”的力量。小萝卜头在狱中传递情报,成岗在酷刑下守护党的秘密,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将个人命运融入集体使命。这让我想到监管工作中的“团队协作”:一次安全巡查需要各岗位无缝衔接,一次突发事件处置离不开民警间的默契配合,一次成功的教育转化更需要管教、心理、医疗等多方力量联动。没有哪一个岗位是孤岛,就像没有哪一位先烈的牺牲是孤立的——我们同守一道门,共担一份责,用无数个“小我”的坚守,筑成守护社会稳定的“大我”防线,这正是对先烈“集体精神”最鲜活的传承。
合上书页,江姐们绣在红旗上的五星,仿佛化作了九三阅兵式上那铿锵有力的坚定步伐,仿佛化作了警帽上的警徽。《红岩》教会我们的,从不是对过去的缅怀,而是对当下的警醒: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法治与安宁,需要我们用每一次规范执法去捍卫;先烈用热血书写的忠诚,需要我们用每一个坚守的日夜去延续。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守的是监区的秩序,更是社会的正义;护的是一时的安全,更是长久的安宁——这,便是《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监管岗位上,最沉重也最光荣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