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河随笔
写作之乐
□ 李 峰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的愿望。快乐的意义在于把生活和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的快乐在写作之间。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生中,我能把生活、工作和写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几十年里,我在写作中自我陶醉、自我满足。我把对自然、人生、亲情、友情、趣事、哲理的认识,都写成文字。而且是边走边写,既记录了我的人生历程,也道出了许多人生感悟。从大学刚毕业自费印刷的第一本诗集《青春的折光》算起,这些年我陆续出版了《李峰文集》《白菜花》《湿热的风》《一种比疼还痛的闷热》《窥艺小稿》等五部著作,另有两本书《装在陶罐里的春天》和《西河走笔》正在印刷中。2018年,我被汾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汾阳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
令人很高兴的是,我的写作实践和付出的劳动,持续不断地得到社会和文友们的认可。我的老家办有一本《汾州乡情》杂志,每期发行七、八千册,主要是免费寄给全国各地的汾阳人。我为这本杂志也写了很多文章。从2019年起,我写的《杂趣十章》在《汾州乡情》开始连载,每期一篇。有一天上午,我接到了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马玉楼老师的电话,她说:我每期都在《汾州乡情》上看你写的文章,写的有咱们家乡的味道,马老师爱看。我听了很是激动了几日。我与著名编剧、北京丰台区作协副主席黄开健老师仅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他在朋友圈看到我写的诗歌,便推荐到由毕淑敏主编《卢沟月》发表,去年,还在《卢沟月》第3期上,又推荐发表了我的短篇小说《感觉幸福》。首届吕梁文学季期间,许多文学大伽和媒体人云集贾家庄。有一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贾继东先生,在《吕梁文学》上发现了我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诗歌《父亲的哲学》,便现场朗诵起来,陪同的吕梁电视台总编辑郭月秀,便用手机录了下来发给我。随后,郭总编又向我要了这首诗的原稿,并再次请贾继东先生配音,还附上诗作者和朗诵者的人物简介,制作成了精美的配乐诗朗诵,在掌上吕梁上推送。汾阳,是中国厨师之乡。这些年,我写了不少描述家乡饮食方面的散文,投到省、市报刊。有一次,山西日报的李建莉老师给我发来微信说:每回看您笔下的种种美味,都是流口水的感觉。文友田艳龙老师看了我发表的《冬天的甜味》发微信说:一边看,一边想的吃,口舌生津。去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我先后创作了《2020年的春节》等二十二首抗疫诗歌。其中三首在《吕梁日报》发表,中国小诗在“以诗抗疫”中两次收录了我的《盼春》《祖国,我不哭》两首作品。诗歌《比豪言更金贵的是执着》被推荐到北京海淀区进行配乐朗诵,后又被北京电视台选中,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进行了配乐朗诵。诗歌《2020年的春节》发表在湖北文联的《速读》杂志。大型文学刊物《延河》也在2020年第3期上,发表了我的抗疫诗歌《装在陶罐里的春天》。还有一些抗疫诗歌分别被收入《“全民抗疫,共克时艰”文艺作品集》和中国诗歌报的《全国抗疫诗歌作品集》。
特别是我的《逛菜市》在《山西日报》发表后,汾阳市“绿叶之声”朗诵团的一个不认识的朋友,把这篇文章制作成了配乐散文,在朋友圈里推送。有时候,我走在菜市场,也有一些不熟悉的老大妈,拦住我问:你就是写《逛菜市》的李峰吧,写的好。还有一些邻居,在清早碰到我,干脆就是一句口头禅:又逛菜市哩。听到了这些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的夸赞,我很受用。便相继又写出了《又见早市》《憨憨的早市》并陆续发表。那段时间里,我还写过两篇散文《爱上西安》《在西安过生日》,我加入到“汾阳人在西安”朋友群后,我便把这两篇散文发到了群里。一位出租车司机看了发微信说:呀,我还有幸拉过这位作家呢。
我在写作实践中,也收获了不少荣誉。这些年,我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新闻采编专家”“吕梁资深新闻工作者”;我的作品《黑色三月》等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评为一等奖;诗歌《春天的抗击》被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国新闻社评为二等奖;作品《鹤壁(组诗)》在第六届“中国诗河鹤壁”全国诗歌大赛中荣获优秀奖;我的文章《高举中国酒魂旗帜,打造中国诗魂高地》被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评为二等奖。
回顾这些年我的写作生涯,我是一边苦一边累一边快乐着。我为我的选择高兴,只有在写作中,我才能真正地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