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纪念馆
遥望南湖烟雨楼,红船常入梦中游。
山花烂漫人何在?月夜鹃啼带血流。
带着对红军东征历史的向往,下午,我们到了红军东征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向南俯瞰,宽阔的东征广场、东征大街、东征大桥、屈产河尽收眼底。青峰叠翠,四周环绕,秀谷窈窕,高楼林立。沿着百级青石台阶可下到东征广场。在台阶两边梯田式的山坡上栽着松柏。幽绿的松柏,层层向上,棵棵挺立,如穿着橄榄装的士兵,向着阳光,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向北仰望,整座纪念馆依山建在高台上。气势雄伟,坐落在青松翠柏之间,绿色琉璃瓦铺顶。馆后高坡有白色风帆形纪念碑,上书: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纪念碑 。寓意:扬帆向东,抗日救国。山头三面红旗迎风飘扬。青松翠柏,铺满山坡,生机盎然。纪念馆院门外东侧有红军号手汉白玉雕像。挺胸昂首的红军号手,正憋足气地吹着冲锋号。
纪念馆前有两棵高大的塔松,中间是毛泽东主席汉白玉雕像。高大威武的毛泽东主席,气宇轩昂,目视远方,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仿佛在写诗叩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并面对历史充满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告:主宰中国命运,大地沉浮,真正的“风流人物”,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人民和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迈步登上台阶,走进纪念馆。展厅中有一幅巨大的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制成的红军东征电动沙盘模型图, 我们在讲解员的安排下站在周围观看聆听了红军东征的背景、路线、战斗情况的介绍。全景体现了当年红军东征的伟大意义和胜利情景。
模型图北面,鲜花簇拥的毛泽东半身铜像和汉白玉制作的台历模型。左面刻着红军东征简介: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红军东征的重大决策。1936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但遭到阎锡山部队的顽固抵抗。红军同蒋、阎部队展开激战。东征抗日先锋军势如破竹,兵分三路南征北讨。在山西转战五十余县,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纷纷筹款捐物,踊跃参加红军,坚持抗日。为避免内战,促进民族统一战线,壮大抗日力量。5月5日,红军胜利回师陕北,史称“红军东征”。山西境内历时75天。右面刻着时间:1936年2月20日,星期四。丙子年正月二十八。今日雨水。中国人民红军东征纪念日。
左侧面青铜浮雕是红军渡河图;正面墙青铜浮雕是毛泽东主席站在高处,面对壮美山河吟诵《沁园春·雪》情景图;右面是红军东征将领半身浮雕图。在沙盘侧面还有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雪》浮雕。宽阔的大厅庄严肃穆,鲜花芬芳,高档气地展示了红军东征的历史画面,引人入胜,让人振奋。
我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地观看、听讲。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神话;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一个胜利画面就是一座丰碑。我们一边听讲,一边拍照,我们站在大型声、光、电制作的电影屏幕前,观看了毛泽东主席站在黄河边的高山上,吟诵《沁园春·雪》的生动画面。一口湖南话,一篇《沁园春》,一座吕梁山、一条黄河水穿越历史向我们奔腾而来,进入我们视线,刻在我们的心里。一代伟人,万千革命者,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生命,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不忘初心,我们一定会沿着他们开创的宏伟事业,继续前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最近,在纪念馆东面开辟山地,建有一个草坪园,草坛中央塑着三面重叠的红旗。上面有金黄色的镰刀斧头图案,展翅飞翔的白色和平鸽。写着: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总体看,像一只红色的船,正扬帆远航;又像一头红色的牛,正奋蹄前行。在草坛北面有铁铸的红军队伍,在号声中擎旗前行。东面筑有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简介版面。最具特色的是:在绿色的草坛上,嵌有从1921到2021,100块长方形踩石。回环、蜿蜒的100块踩石铺在草坛上,象征中国共产党度过了一百年曲折不凡的岁月。
我们大家整队从1921年出发,迈步走到2021年。这是一次感受之深的行程,把我们永远热爱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形象生动地表达到了极致。石楼辛中不断地给我们摄像、拍照,为我们留下了永久而美好画面。写诗一首《跟党走》以抒怀:
风雨征程一百年,苍茫大地换人间。
今朝迈步从头越,不忘初心志更坚。
我们背依纪念馆,站在青石台阶上,迎着和煦的阳光,面对远处的青山,近处的屈产河与东征广场,留下了我们的合影照片。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或许遇过许多让人感动的事情,但石楼之行的红色文化考察对我们大家来说,一定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最让人感动的一次考察旅行。
握手告别石楼文友。行走在通往交口的红军东征之路。斜阳漫洒在吕梁山河间,也漫洒在我们极速飞驰的车上。行过峡谷,穿过山洞,回望渐行渐远的石楼山。一种留恋之情,如依依不散的彩霞,洒满石楼山顶,也撒满了我们一路的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