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有生之年云追月

——为《月满西楼》写《序》引出的话题

2021年10月17日 08:41:07 编辑:

□ 李海光

年逾九旬的退休老教师刘华杰先生请我给他写的《秦月楼小传》书稿助力。我在受宠若惊中拜读了初稿打印本,拿出了不自量力的修改意见,“《秦月楼小传》的书名太平淡,又无文中感情在题里,建议用《月满西楼》作书的正名……”刘老师恳切地邀我写《序》,我没有金刚钻,却揽下了瓷器活。承蒙先生惠赠《月满西楼?亡妻秦月楼纪事》样书,读后有话想说。

小《序》摘引:

初读《秦月楼小传》草稿,我感觉到刘华杰先生对爱妻的思念超乎常人,文中有诗圣杜甫“笔落惊天地,诗成泣鬼神”的韵味。

再读《月满西楼》书稿,我想起了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与刘华杰老师是同事,曾同校同教;与秦月楼老人同村,乃同山同水。

刘华杰先生堪称华人中的杰出者。他是位老知识分子,爱干净,喜整洁,生活一尘不染,工作有条不紊,处事低调稳当,待人热情和蔼,是我敬畏的长者。

秦月楼老人生于文化之家,长于战乱之时,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童趣中充满了月亮的纯洁,太阳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性格上养成了坚韧倔强,自尊担当。她聪明伶俐,诚信友善,爱国爱家,重情重义,品端行正,给人以深刻的好感。

……

词人思夫,“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必竟有夫可思。刘华杰老人思妻,阴阳两隔,“生活无趣”,便有“追月去”的凄惨思想。我对刘华杰老师由敬畏到敬仰的深化,源自先生的“追月”。书中《月楼病逝悲痛深》一文,情深深,思切切,读之泪溢,不失为一页抒情散文、念妻范文、悼妻哀文。

同是《月满西楼》,古今不同。李清照思念在世的丈夫,希望寄托在“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刘华杰苦想亡故的妻子,“问苍穹玉帝,我何时离去?”我谓:妻念夫,夫思妻,同堂情侣当珍惜。

刘华杰先生的《月满西楼》,笔落惊天地,文成泣鬼神。

刘、秦1951年春结婚,相濡以沫65年。先生在《前言》中言到:

月楼是个重情重义、诚信友善的人。她那绵绵钟情,引人愉悦;她那勤劳俭朴,令人钦佩;她那乐于助人,感人难忘;她那拾金不昧,使人赞美……所以,我要为她写书纪事。

一叶知秋。《月楼病逝悲痛深》是书中重点篇章,文中部分段、句,可窥先生痛彻心扉的“彩云追月”心结:

月楼说:“我已八十多岁了,年轻时缺穿缺吃,如今国家年年给老年人发放养老金,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平平安安过日子谁愿意死呢?”

月楼于2015年10月26日凌晨四点三十分病逝了,她在人世间生活了82年。

我每日与孤独为伍,日出日落,悠悠长夜,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幽幽思思,一个人在屋内踱步,心事重重。“忆昔日,老伴在世乐陶陶;看今天,景况凄凉叹不已”。

即使非时非节,有了新鲜的她生前爱吃的食品,诸如西瓜、甜瓜、梨、葡萄、果子、桃子、粽子等,我总要给月楼送到坟里去,摆上饭桌,供她品尝。我觉得只有这样,我的沉痛心情才会减轻一些。

我经常唉声叹气,凄泪潸潸,悲痛之极,秉笔书下“追月去”的文句——

月楼病逝,生活无趣。

问苍穹玉帝,我何时离去?

我想:人已暮年,孤零零的无伴无依的苦日子有甚趣味呢?于是产生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追月”念头。

从清代名曲《彩云追月》起,无论今昔那个版本的“彩云追月”词,都满含着离愁别恨,寄语了亘古不变的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和家国之爱……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月沾凉意。才现欢欣,又惹愁生,此忧谁解?”

“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彩云追着月儿走。”

“月缺尚能复圆,鸟儿倦飞也知还,盼望亲人乘归帆。”

李白的《折荷有赠》与李清照的《月满西楼》异曲同工:“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惆怅凉风前。”

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在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时,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雁过也,正伤心。”“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诗仙、词人、刘华杰的云追月,到写《序》人的同堂情侣当珍惜,纵跨人类千年文明史。为破解点点滴滴、寻寻觅觅,避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预防难将息、正伤心、愁了得,我有话要说。

夫妻间一定要有生之年云追月。无论夫是云、妻是月,亦或妻是云、夫是月,那怕云追月,还是月追云,都要在有生之年用心追,奋起追。等到云散或月落,追之晚矣,追又何益?上上大吉是珍惜双全时光,互谅、体贴、关怀、服侍,竭尽全力陪伴对方,喜悦对方,忠诚对方,尊敬对方。做好有生,不亏先去,问心无愧,失偶时的悲、哀、痛自然会减轻。先去的夫或妻难道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概莫如此。所以要追在有生,追当竭力。

子女对父母一定要有生之年云追月。父母为日月,子女是彩云,为人子女的起码人格底线是善待父母,特别要关爱独居的父、母,把逝后的大礼送葬、哭天跪地改革为有生之年的吃饱穿暖,吃好穿好,舒畅心情,健康身体。临县谚语抨击薄养厚葬掷地有声:“活着不孝,死了作造。”日落或月沉后,陪伴的重要性胜过金钱的赡养,愉悦心理的重要性胜过物质的供养,过渡期的在侧安抚胜于所有的一切。没条件践行您把我养大,我陪您变老;竭力做到您把我养大,我陪您失伴,总是可以的吧?执着地填补鳏寡的空白,让空档滑行的老爷车,有人在旁踩刹车,以阻断追月去的念头。父母相依而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远没有孤寡时的空巢来得可怕。这时候,子女让父、母看到反哺的笑容,听到跪乳的笑声,嗅到回馈的笑味,更实用,更实惠,更实效。在人性的显微镜下解剖子女,对父母好的人,差也差不到那里;对父母差的人,好也好不到那里;对父母不好的人,肯定不是好人。

同理论之,兄弟姊妹一母同胞,情同手足,互为云和月,一定要有生之年云追月。亲戚、朋友、师生、同事、战友、官兵有缘相逢,都是云和月,也要有生之年云追月。国家是日月,人民是彩云,全体人民理所当然要在有生之年彩云追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