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美食

合愣则,翻滚的合愣则

□ 雒晓利

2021年11月21日 09:58:00 编辑:

“合愣则,翻滚的合愣则”“合愣则,翻滚的合愣则”,居住在离石城内的人,对这句吆喝叫卖声熟悉不过了,假如时间前移十年,这话几乎算得上标志性生意语言了。

合愣则,这一名称有些特殊,大致因制作时不停地发出“合愣,合愣,合愣”的声音而得名。土豆磨碎,挤去水分,握制成小块状,蒸熟后,大热气散去后食用。城里到处叫卖,那是市场使然,因为有许多人喜欢吃,吃起来坚韧可口,价格不算贵,还免去自家做时的麻烦工序,对于现在而言,那是想吃就吃,吃个稀奇,过个嘴瘾,要让多吃人还不愿意呢。

今非昔比,时光倒转四十年,合愣则真有过香饽饽的经历。在晋西北一带,特别是在食物长期匮乏的临县,合棱则绝对是精致的上档次的饭食,是农家饭中的佼佼者,是人所向往和赞赏的对象。之所以称其精致,自然是因为工序比普通饭在做法上繁杂,食用成本也高,耗时耗力,做起来慢,吃起来香。作为用来待客的饭食,自家所食的次数极少,土豆半年粮,最离不开的是土豆,一顿合愣则的土豆用量很大,是家常土豆吃法土豆丝、蒸土豆的近三倍,农家数着粮食过日子,谁家敢顾前不过后地狠着吃,除了自家挨饿,邻里邻家也戳脊梁骨。

我们家吃合愣则,一年之中数得见的几顿,记忆清晰的是,深秋土豆刨完了,还没挑拣分类存放,数千斤堆在寒窑里,正是富集期,担心挨饿的弦自然松弛下来,老天解人意,突然下起了雨,收秋无法进行,只能闲在家里。机不可失,孩子们罩住大人嘟囔着、恳求着,希望犒劳犒劳收秋的劳累。土豆正在多时,恰好是雨天,时间足够宽裕,父母亲起初不表态,磨蹭一会,也就分工做开了。磨糊时我们上不了手,蒸的时候,小手手黑手手都参与进去,有帮助父母的意思,也有好奇心的满足,主要是迫不及待急欲食用。火灶本来就不旺,弟兄姊妹几个围住老等着,给火灶形成的压力更大,数着数等,打输赢等,蹦跳着厮闹着,好不容易才揭开锅,蒸熟了。有醋时蘸点醋,没醋时酸菜汤将就,风卷残云般开吃,三下五除二一锅就一干二净了。锅本来不小,但架不住半头小子们的饭量大,比着吃,狠着劲吃,每一次都会蒸上四锅甚至更多才会消停。贪食是必须的,直到贪不下去为止,要不对不起渴盼和等待,幼小的心灵里抱着尽可能多吃的决心,所以与每一顿合愣子必然相伴的是,腹胀到第二天,晚上拉肚子也是常事。

生活让人学会了长记性,童年的印象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因为印记打进肌肤里,也浸透在骨子里,掩饰都难以掩饰。我对合棱则的情结正在于此。

合棱则的诱惑,深深印刻在我童年和少年的记忆中,是我最难忘的美味之一。近年来,我学着做饭,把做合愣则作为重点项目。有意在路过乡村的集会上购置回“合愣则床床”(也叫磨擦擦),木架上开孔向上的铁片,上下磨动,土豆就成了糊状。食材就土豆一样,做法主要是磨而已,一来二去,渐趋熟练,觉得它远远不是印象中那样的复杂。土豆说到底价格便宜,人均二斤就能把人吃饱,只要不怕食用淀粉超量,完全可以当家常饭来吃。好不容易有点“独门手艺”,为了体现在家里的地位,我是不是就给全家人吃合愣则,爱人称赞,女儿赞同,儿子则顾左右而言他。

近几年,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家里常是两口子吃饭,吃合愣则随随便便,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早上上班走时,顺手选上三颗大土豆,削皮清洗后水泡起,正常下班回家,用磨擦擦十来分钟磨碎,分次握干土豆糊糊中的水,然后,握干的团子和沥水后的淀粉和在一在一起,像和面一样和匀,或大或小随意捏一捏、握一握,放入锅内,十来分钟蒸熟,大热气散去便能尽情开吃。蘸料相对也讲究一些,西红柿最好有,蒜、香菜、葱、芹菜混合砸碎,搅在一起。

蒸合愣则当中,再炒个菜,主食和菜都有不至于单调。做得多了,手熟为能,再有三五个吃的,做起来也不觉得发愁。人都喜欢受表扬,爱人当老师,表扬人是行家里手,表扬来表扬去,我的手艺在提高,工作量也明显加大了,合愣则的质量在提高,做的频次也会增加。

“合愣则,翻滚的合愣则”,我也可以上街叫卖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