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我与吕梁日报的故事

与《吕梁日报》的30年情缘

□ 薛锦红

2022年03月28日 10:54:59 编辑:

作为《吕梁日报》的铁杆粉丝,30多年来,无论多忙,抽空翻阅《吕梁日报》已经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所以,当《吕梁日报》创刊5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时,包括推出《我与吕梁日报的故事》栏目时,我是知道的,相关内容我也是篇篇必看。我也曾萌发过一丝的冲动:我也要写个稿子,表达我与《吕梁日报》的30年情缘。

最早接触《吕梁日报》,是在30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学校设置有阅报栏,包括《吕梁日报》在内的多种报纸都会在阅报栏里展阅。因为对文字比较爱好的原因,加之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需要,我常常会在课余时间去看报,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好文章。那个年代,《吕梁日报》是我“精神食粮”的一部分。

参加工作后,从2008年开始,我从单位业务站调到了办公室,专门从事文秘工作。由于工作的便利,加之公文写作的需要,《吕梁日报》便成了我的“座上宾”,闲暇之余,我都会抽空翻看一下《吕梁日报》,了解全市“三农”方面的新政策、新动向、新举措,特别是涉及离石的内容。那时,对《吕梁日报》还谈不上有多少感情,她仅仅是我工作需要的一部分。

2010年3月,《今日离石》创刊。由于有些文字功底并对文字工作的爱好,我在做好日常公文写作的同时,开始撰写离石“三农”工作方面的新闻稿件,向《今日离石》投稿,且多被采用。那时,我对《吕梁日报》有着一种敬畏之感,觉得市级日报多么神圣、多么高大上,刊出的文章作者都是冠名“本报记者”,我一个既非科班出身又是“半路出家”的业余撰稿人写出的东西能登得上“大雅之堂”吗?所以根本不敢向《吕梁日报》投稿。但同时,我更加认真研读《吕梁日报》刊出来的文章,研究、学习每篇文章的行文布局、框架结构和遣词造句。

2011年以来,随着写稿量的增多和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我的作品赢得了《今日离石》编辑、记者的肯定和赞赏,我开始积极向《吕梁日报》投稿。2011年3月,我开始兼职从事离石环卫工作。由于我对离石“三农”工作、环卫工作的热爱,特别是环卫工人的关注,我能及时发现和提炼出工作中的亮点,并在新闻稿件中体现出来,我撰写的稿件被吕梁日报采用率越来越高,有些稿件还在《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科技报》发表。

十多年来,我坚持用心用情撰写“三农”、环卫新闻稿件,并有300余篇被《吕梁日报》采用。特别是在离石环卫兼职的八、九年中,我创办并主编《一周环卫》近400期,培养新闻写作爱好者,经我润色、推荐后,有几名同志撰写的300余篇稿件也被《吕梁日报》采用。《吕梁日报》真正成了我及所有热爱文字写作者的良师益友。在2012年《吕梁日报》举办的庆祝第13个记者节上,我被吕梁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在十多年的写稿生涯中,我非常关注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工资待遇的提高,我也非常关注社会问题,更关注基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崔毛儿:阳光心态下的苦乐人生》《蜂农李粉够的甜蜜事业》就写出了两位农民朋友面对苦难时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我也偶尔率性而写、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对父母的爱恋、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去的回味……

(作者单位:吕梁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