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我的外婆 天气预报忠实粉丝

□ 陈曦

2022年04月27日 08:42:28 编辑: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我们一起来关注天气,受一股全能冷空气的影响,预计华北、东北地区将出现5—7级大风天气……;”又到了今天的天气预报时刻,我着着急急地端了晚饭坐在电视机前,听着明天的气温,好像又要降温了,如果是外婆,她应该还会戴个老花镜,拿纸笔颤颤巍巍地记下来,唠唠叨叨叮嘱我千万记得多穿衣服,别受风着凉。

外婆不是从事气象工作的,对于气象知识的了解也仅限于民俗农谚,“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是外婆最常念叨给我听的一句话,于是,小时候的我会特别好奇的蹲在蚂蚁洞旁边,瞧着成群的蚂蚁驼着食物、抬着幼虫往新洞穴挪去,有趣的是,还总会拿个小木棍拦着蚁群的去路或是拿小石头堵着洞口,想着他们搬不成家肯定就不会下雨了吧!外婆每次看到这一幕都会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然后拉着我跑屋子里,坐在窗边讲着他们那个年代“靠天吃饭”的故事。

“春雨贵如油,这时节下点雨和下着金豆子一样,农民们可美死了,田里的庄稼都蹭蹭的长着……;”“三夏忙时,可得赶在这雷雨前头拾麦晾晒,万一被雨淋过了,这麦子不管是蒸馍还是做面条,总是发黏不好吃的,卖也卖不来好价钱……;”“每年最盼着的就属丰收节气了,终于能吃顿饱饭了……;”“下大雪好啊,既冻死了田地里的害虫,还能为粮食积蓄营养,来年又是好收成……,”我就杵着头,听着听着,伴着春雨夏雷秋风冬雪,听过了童年四季,也听过了初次相识的气象。

外婆一生教育育人,坚持的事很多,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最属收看“天气预报”。自我记事起,每晚她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预报,边看边记,雷打不动。后来,给外婆买了智能手机时她已经快将近80岁,腿脚不是很灵便,行动也渐渐变得迟暖,我躺在她旁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指给她看,教给她如何能查询到未来24小时、72小时甚至一周的气温时,她“嗯嗯”地应着,声音低沉柔和,“现在的科技真发达,就是我老了笨了,跟不上了。”随后呵呵笑笑,再念叨几句要我多穿衣服,“多捂几天,别受风。”即便这样讲着讲着,她还是会时不时看看手臂上的老怀表,然后让我把她扶起来,换好频道,摆好纸笔,听着那最熟悉的旋律。

外婆的手有了不少老茧,皱皱巴巴,清瘦的只剩下一层蜡黄色的老皮,但依然很温热。外婆是真的老了,天气预报主持人从幕后走到台前,随后也换了好几个,她还是最忠实的收听者,也许这就是对“天气预报”情结独有的坚守和执着吧!

后来,我有幸从事气象工作,心想着到时候一定拿着一周的天气预报跟外婆炫耀:“外婆,你再也不用守着看天气预报了,我可以天天告诉你了。”可当我兴冲冲想着和她分享喜悦时,她安静的躺在那儿,还是微微笑着,还是从前温柔慈爱的样子,只是不在动了。

参加工作以后,我从事的是管理岗位,掌握的业务虽不是专业技术,但也对我的“气象知识领域”有着极大的提升,了解了老一辈气象观测员靠着“老三样”启动中国气象事业的艰辛,看到了专业技术人员为高质量气象观测、预报服务、防灾减灾科技服务付出的努力,见证了“卦天气象”“观测通”等智能识别新科技、“观云识天”人机对抗一步步打开新气象局面。从人工观测、半自动化到地面观测实现全面自动,从手绘地图到卫星云图,从“50后”到“90后”,每个变迁都体现了“中国速度”“风云气象”的发展进步。我常常会给外婆“写信”,给她讲讲工作里见过的气象科技,讲讲不同于农俗民谚的气象知识,讲讲我的困惑、好奇、欣喜,还讲讲最近的“天气预报”……

时代在变,越来越多的青年在气象事业浪潮中迎风逐浪、勇挑重担,传承践行着代代气象人“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和“精确严谨”的气象精神,我想我也会一直坚守着,坚守初心,坚守岗位,用青春肩负起气象人应有的使命担当,将气象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