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黄河第一湾的特色农产品,终于走出大山了!共青团投身脱贫攻坚在行动
导读
9月13日,中共山西省石楼县委、石楼县人民政府、团中央驻石楼县扶贫工作队共同主办的石楼县生态农产品送健康“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举行。
石楼概况
亘古流淌的黄河,积淀了黄土地的浑厚肥沃,这里有汇聚天地灵秀,鬼斧神工、雄壮秀美的黄河奇湾美景,这里是红军东征的首战地,同时也是毛主席填词“江山如此多娇”的所在地。当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里还是山西省的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石楼县。

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石楼县生态环境接近自然状态,境内无工业污染,孕育了黄河岸边的红枣、红薯、小米、蜂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然而,由于过去的种养殖模式一直低端、散乱,导致石楼的产品打不开销路。那么,如何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是石楼县委县政府和团中央扶贫工作队共同要思考的问题。

“让更多农产品早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更是石楼县委书记油晓峰的心愿。

“酒香也怕巷子深”。油晓峰这样形容石楼的农特产品。肥沃的黄土地,丰富的光照,纬度位置带来的分明四季,无工业污染的环境,这样近乎自然状态的沃土石楼,农特产品却面临销路不畅的难题。
改变现状
2017年,团中央驻石楼扶贫工作队和石楼县委县政府一起,从改变养蜂模式入手,采用“企业+合作社+蜂农(贫困户)”的模式,1年的时间就让高家岔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目前,石楼县已建成22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其中7个基地已经获得有机农产品转换认证。
团中央驻石楼扶贫工作队认为,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一定要做出差异化,“石楼县打的是绿色、生态、有机的牌,全县几乎无工业、无矿区,发展农副产品优势明显。工作队会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对接资源。”

而这次在北京办生态农产品送健康“五进”活动,就是为了“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石楼县和团中央工作队希望能借助这次活动,与更多的农产品销售企业、电商销售平台建立精准对接的直销模式,建设农产品集采中心,通过品牌构建,统一集采,质量把控,物流疏通等环节,让城市市民得到更实惠的价格,让石楼农民实现增收。既保护石楼原有的绿水青山,也努力带领老百姓用自己的劳动去赚出未来的金山银山。
走出大山
9月13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山西省分公司在现场与石楼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物流合作。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北京21世纪饭店分别与石楼县政府签订了生态农产品生产和直供销售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原料生产、技能培训、市场销售、品牌树立等方面深化合作,把生态农产品打造成为石楼扶贫攻坚中的优势产业。

“今年7月,第二批团中央扶贫工作队进驻石楼,紧紧围绕县委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打通销售渠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努力让石楼红枣、小米、蜂蜜、红薯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油晓峰书记这样说。
黄河第一湾的特色农产品
石楼红枣个大肉厚,核小,色红,香甜可口,六个一尺长,十六颗一斤重,在唐朝时期就已是皇宫贡品。石楼红枣富含抵抗癌细胞的环磷酸腺苷和对高血压有疗效的卢丁,以及对人体有益的硒。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
石楼小米圆润饱满、金黄明亮、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所含的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熬制的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属于上乘养生保健食品。
石楼蜂蜜纯手工酿制,源自于每一位“蜂农工匠”的传统技术养殖和传统酿造工艺,无添加、纯天然,含硒量为0.02/kg,远远超过同类蜂蜜的含硒量成为富硒蜂蜜;石楼蜂蜜绿色有机,采自于40余万亩槐树林和27万亩红枣林的优质洋槐、枣花蜜源基地,自然生态,营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