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弘扬吕梁精神 奋进新时代

泥湾则村“变形记”

□ 本报记者 曹永亮 本报通讯员 刘世武

2018年11月21日 09:27:45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泥湾则,又名义湾村,是中阳县暖泉镇的一个小山村。说它小,理由很充分,全村仅60多户200多口人。不过,这个小山村却不一般,因为40年来,它发生了许多变化。它不再是邻村人眼中那个破土窑集中、村中汉子难娶妻的穷村子,它变得漂亮了,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改观;它出名了,村里出了100多个大学生,美名远扬。那么,40年来,泥湾则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它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淤泥滩上的村子

村名与村子的来历息息相关,这一点,泥湾则也不例外。村民称,古时暖泉河绕村流过,在村畔拐弯处冲刷形成大量淤泥,村名由此而来。在村人的记忆和历史记载中,村子总摆脱不了一个穷字,也总被邻村桔槔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桔槔村是个大村,人多地肥,历史上村里有任、刘两大户财主,其土地扩展至周边村。泥湾则村被桔槔村的土地包围,出门就是桔槔村平地,泥湾则村只有阳、背山上薄地维持生计。泥湾则村历代无一孔砖结构窑洞,住房都是土窑和石窑。村里有一高姓人家算是村中大户,也不过只有几孔石窑洞而已,大门用了不到百十块砖拱顶。桔槔村任、刘两财主的住宅被当地人称小“乔家院”。有民言:“桔槔桔槔灰公式,出门都是背顺顺”,指的是阔气的样子。清朝时,泥湾则村人在村边修了一座小庙,还是由桔槔村财主在大段地边捐献了几分,有庙碑记载:泥湾则村地薄民穷。

进入民国年代,兵荒马乱,泥湾则村仍是个穷。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村民生活逐渐稳定,但还是摘不了“穷”帽子,村里人对未来陷入了迷惘,总以为天注定代代贫穷。年复一年,村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以至于年轻人娶媳妇都成为难题。

改革吹来了新风

峰回路转,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泥湾则村人看到了希望。受穷几个朝代的村人痛定思痛,下决心要响应党的号召,团结一致,积极创造美好生活。

如今村里60多岁的老年人,那个时候正是20多岁的青壮劳力,他们没有杞人忧天,而是锲而不舍甩开膀子猛干,首先解决了吃饭问题。当时,农村开始建房热,附近村建房雇工,工人除了每天能吃上一顿白面外,还能领到两盒烟。泥湾则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家建房全村帮忙,吃饭不讲究,粗茶淡饭能吃饱就行,工地仅放一盒烟。靠着团结互助节约,全体村民住上八十年代的新窑洞,泥湾则村人彻底告别土窑洞。

“要过上好日子,必须改变观念,学会用勤劳和智慧来武装自己。”几十年来,泥湾则村人通过实践得出了致富法宝。今年85岁的高金全老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上个世纪70年代,他们一家日子过得非常辛酸,连基本的吃穿都解决不了。而今老高生活大变样,几个子女事业有成,生活安康,孙子都是大学生,都已参加工作,都在城里买房安家。而且子女孝敬,还领着养老金,医疗看病都有保障,享受着天伦之乐。老高逢人便夸:“我们要感谢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事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刘喜元肩挑全部家当带着老婆孩子外流在交口县逃荒。后来,得知老家政策松懈村民个人敢开荒地了,刘喜元便举家返村。没几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他就过上了好日子。如今80出头的他有十几个大学毕业的孙子、外甥,一家子其乐融融。刘喜元称:“我们很幸福,赶上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小山村里秀才多

书能医愚,勤能补拙。上个世纪80年代,泥湾则村人解决了温饱住房问题,但还算不上富裕。如何能让村里人真正富裕,大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就是抓好下一代人的教育工作。

高珠峰,今年58岁,在吕梁市世行项目办上班,是村里的第一个大专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专、大学的门槛很高,但是泥湾则村人却锲而不舍,舍得在教育上下功夫,节衣缩食,省下的钱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据高珠峰讲,那个年代,各家都穷,但他和伙伴们的求知欲很强,想读书却买不起书。于是他和村里的高福保、李天喜等五个爱看小人书的同学每人出一毛钱集资买了上下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小人书,大家互相传阅。

村民高牛照是一个残疾人,上个世纪70年代,大龄的他娶了个残疾妻子,生了一双女儿,两个孩子从中学到大学基本上靠政府救济、爱心人帮助完成学业,如今一个在附近县上班,另一个在国务院某部委上班。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几年,村里每年能出十几个高中生,占暖泉镇的三分之一,村里一茬茬孩子都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泥湾则村重教尉然成风,互相不攀比穷富,都以孩子能上大学为荣。村里重教也染指了嫁出去的姑娘,她们的孩子大部分也都进了大专校门。村里仅一户人家没有大学生,却也在县城靠卖烧饼住上了楼房。

至目前为止,泥湾则村两代人共有大学生100多名,其中不乏北大等重点大学,还有美国、巴西、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生4名。70多名学生走上了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岗位。

“泥湾则村就是好,村民素质高,村风正。”邻村人对泥湾则村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五十年来,该村没有发生过一起违法犯罪记录,村民把这一变化归结于教育抓得好。

这些年,泥湾则村人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阳县核桃富民战略和暖泉镇“生态立镇经济林富民”政策的引导下,正常年份,仅核桃一项每户年收入达2万到4万元。村民还吃上了自来水,村里巷道、田间通道都已硬化,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也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过去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件件却都实现了,泥湾则村人在幸福的大道上越走越远。村民对改革开放的体会更深,大家一致认为:“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因为党和政府作出的改革开放英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