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中阳:向着全面小康坚定前行

□ 王晓娟

2019年05月16日 09:14:2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走在洁净平坦的乡间小路上,调皮小儿你追我赶,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在成荫的绿树下一起拉家常,这样和谐的景象在如今的中阳县神圪公式村随处可见……说起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村民们都自豪地说道:“因为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的日子才一步步变得舒心起来。”

眼前这一幕,不仅是中阳县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的一个缩影,更是一张真切生动、充满希望的脱贫攻坚“中阳答卷”。

中阳县地处山西省中西部,国土面积1441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是山西省拟定脱贫摘帽的3个国定贫困县之一。交通条件落后,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再加上缺技术、因病、因学、因残、缺资金、缺劳力等原因,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阳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探索形成了“增收、减支、补短”三方面24项措施,按照长、中、短结合的思路,采取了特色产业、转移就业、光伏扶贫、委托经营、金融扶贫、政策兜底扶贫6项具体措施,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享受2项政策红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阳特色的致富康庄大道。

产业造血练就脱贫“真功夫”

在车鸣峪乡刘家坪村,60岁的贫困户刘爱英通过在食用菌种植基地种香菇,在脱贫路上大步向前走,增收簿上,字字清晰,党的好政策暖了她的心。“工资,分红,种地,一年收入超过了1万多元,我家的穷帽终于摘掉了。”刘爱英笑着说道……

“过了这么多年穷日子,从来没有别的想法。在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加入了我们村的生猪养殖合作社,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下枣林乡贺家焉村贫困户史正标高兴地说……

一幕幕的笑脸,来自于中阳县大力实施的“3X+4145”主体带动脱贫模式。产业的植入让一个贫困山村不仅富了起来,而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贫困户带资入企享分红,中阳县持续因地制宜对各个贫困村实施产业项目开发,使产业扶贫工作全覆盖,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高歌猛进的增收数据背后,是“3X+4145”、带资入企金融扶贫、就业扶贫提成、农产品保底销售增收和品牌创建带动引领五大龙头企业带动帮扶模式在扶贫领域的成果,也映射着中阳县正在更加自觉地走一条产业“造血”、长效脱贫的致富新路,并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平,越来越顺。

就业先行铺就脱贫“快车道”

“多亏县委、县政府举办的“互联网+手工编织”职业培训会,传授给我们手艺,帮助我们开辟创业新途径。现如今,我在家就能通过网店,把自己手工编制的东西销售出去,让我多了一份收入,走上致富的道路。”参加第三期职业培训会的学员张珊珊激动地说。

在中阳县的就业扶贫道路上,张珊珊绝不是一个特例。据了解,中阳县扶贫办、农委、人社局多部门联动,共举办电子商务培训会13期,培训人数达692人。其中,“互联网+手工编织”职业培训共举办三期,培训人数达29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3人,经过培训后253人现已自己开设网店。

安居乐业搬出脱贫“新天地”

一位已经在吕梁航电新能源公司工作的贫困户说:“搬到城里以后不仅有了自己的房子,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还能照顾到我的两个孩子,现在我每个月能收入1500元呢!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为让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中阳县委、县政府凝聚全县共识,对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开启了全县贫困户梦寐以求的安居脱贫的圆梦之旅。

“一年收成靠天,交通全部靠腿,孩子上学、娶媳妇、吃水用电不方便,住着窑洞一遇下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患上疾病只能强忍着,要是遇上个雨雪天气,最怕的是如何走出大山”。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贫困群众的无奈,这些曾经的苦难记忆,对于已经搬出大山的中阳县武家庄镇福禄峪村移民来说,至今交流仍是苦上心头。如今,他们已告别破旧的土房、泥泞的山道,搬进干净整洁、水电气暖配套齐全的楼房。

2016年以来,中阳县把实施易地移民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为山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为山区群众绘就一幅移民幸福生活新画卷,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

支持鼓励催生脱贫“致富志”

“扶贫就像‘上了呼吸机的病人’,插上管子,呼吸顺畅,管子一拔,马上不行了,自身将失去机能。”这是一些群众对没有激发出贫困户内生动力扶贫的形象比喻,扶贫脱贫如果只靠政府发钱维持,拉着手能站着,撒开手就瘫下,这个“脱贫成果”就相当脆弱了。

武家庄镇刘家庄的武上海,45岁的汉子看起来有50多岁,单亲家庭长大的他儿时遭受村民的嘲讽、冷言,造成的心理阴影形成了玩世不恭、目中无人的想法,导致成人后一直单身,不愿工作。帮扶人员在了解他的情况后,主动联系到了他,但他对帮扶人员总是冷眼和嘲讽,不屑一顾。经过一次、两次不厌其烦的开导、劝解,这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在帮扶人员的关爱、关心下,卸下心理防线,主动沟通,通过选择技能职业(护工、家政)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并被推选为村级护林员。在拿到了自食其力的第一桶金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精准扶贫不仅要“扶经济”,更要突出“扶志向”。近年来,中阳县坚持大扶贫格局,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自强、自信、自立”底气,出台激励脱贫退出6条意见,通过精神物质双重激励,教育引导群众愿脱贫、会脱贫、能致富,提高贫困人口内生发展的能力。持续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脱贫典型,加快补齐“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肯干愿干、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2018年全县评选50名脱贫致富示范户,每户奖励1000元;评选表彰文明户、道德模范43名。

宜居乡村秀出脱贫“新家乡”

“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土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虽不是大问题,但是也烦人。现在好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还修起了绿化带、花坛,我们几个老姊妹没事那里坐坐、晒晒太阳……”家住车鸣峪的杨大妈谈到村里的变化时乐呵呵地说道。

美丽乡村建设,群众福祉是根本,配套设施是基础。中阳县坚持配套先行,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为出发点,大力实施以“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四道四化”工程,清理陈年垃圾、修缮残垣断壁,以及粉刷墙面,并在部分墙面彩绘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传统风俗、脱贫攻坚等内容,全力建设美丽整洁的新家园。

美丽乡村,不仅美在硬件、美在环境,更要美在心灵、美在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阳县高度重视农村文明建设,在村中各家各户的墙壁进行重新粉刷,绘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化墙。文化墙上的宣传画围绕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道德准则、山水风景等主题,经过艺术美工的辛勤耕耘,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牢牢地定格在农户崭新的房屋墙体上。

走进中阳县宁乡镇尚家峪村,只见一排排农家小院,映衬于干净整洁的环境之中,农家院外墙上绘制的一幅幅栩栩如生、图文并茂的宣传画,把以前单一的墙面打扮得韵味盎然。走在村里,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在文化墙边驻足观看,述说着画上的内容。村民们感叹道:“以前的空墙面上总是有乱七八糟的小广告,大家前脚撕后脚又来贴,很让人反感。如今有了这么好看的文化墙,上面的政策内容一目了然,这就是大家的小课堂,既美观又可以随时为我们学习充电,真是一举多得。”

为避免建设中出现“千村一面”现象,还根据各个村庄的自然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制作各有特色的村名标识,并融入中阳剪纸文化元素,确保实现“一村一景”,最大限度地保存各个村庄的特点,成为了中阳县乡村建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天的中阳,绿水青山,生机蓬勃,极具“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雏形。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阳县干部群众斗志昂扬,正阔步迈向小康!

视频推荐更多>>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