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文艺

古槐魂

□ 梁大智

2019年06月16日 09:00:51 编辑:蔡晓霞

走进文水子夏山下的康家堡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村口的几株古槐,墨绿色的树冠好像是一团团墨绿色的浓云,给这个古村落平添了几份诗意,几份气概,让人肃然起敬。这树要有上千年了吧,树干要三、四个人手牵手才能抱住。几只啄木鸟展开漂亮的羽毛,在树上飞来飞去。

在民间,人们把槐树视为一种吉祥树,过去都喜欢在大门口和十字路口栽植槐树,并把那些古老的槐树视为“神树”。

传说当初移民们被困了手,官兵刀枪相逼着上路时,不少人纷纷拽住大槐树,就像拉着亲人的手,死死不放。那些官兵用棍棒驱赶不开,便拔出刀剑,砍断人们拽着的槐枝,驱赶移民启程。无情的刀剑把移民跟大槐树分隔开了,但移民们望着槐树,手抓槐枝仍然不愿扔掉,直至移民们被押解着越走越远,故乡的大槐树渐渐望不见了,唯有手中的槐枝,成了人们心目中古大槐树的象征。到了移民地后,移民们对家乡的恋情,对亲人的思念,就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枝上了。为了表示不忘故土和思念家乡亲人,移民们便把从古槐树上折下的槐枝,栽植在新居的院子里,精心浇灌、培育,待到生命力顽强的槐枝,在新土上生根发芽后,移民们眼看着回归无望,渐渐也就安心垦荒耕作,繁衍子孙了。但他们始终把自家院子里的槐树,作为故乡的象征,逢年过节时,不少人还在此树下烧香焚纸,叩头祭拜。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做法便沿袭成俗,渐渐又将槐树当做先祖的象征。

我们无法考证康家堡古槐的由来,但可以看出,当地人对古槐有多少崇拜和敬仰,那裹在大树上的红布,挂在树枝上的红灯笼,寄予了老百姓的几多情怀和愿望。

透过槐树枝叶,错落有致的康家堡古村展现在眼前,几幢虽破败,但风韵犹存的层楼,仿佛诉说着康家堡昨日的繁华。

康家堡说起来曾经是茶马古道重要的驿站,这里是晋中平原通往碛口水旱码头的要道,也是战争年代通向延安的必经之地。当年刘少奇去延安就是从康家堡村前的小路通过的,并在康家堡小憩。那座不知道什么朝代修的小桥,承载了多少革命志士投奔延安的足迹。

村口小戏台曾经是演灯影和木偶戏的地方,小小场地中央耸立着一颗古槐,古槐下立着一个石碾和几块平整的石头。每当有客人来,八十多岁的郭兆琪老人就会坐在石碾前,滔滔不绝地讲有着“小延安”美称的康家堡抗战故事。只要你愿意听,他可以给你讲三天三夜。抗日战争期间,康家堡驻扎过文水、汾阳、平介等抗日县政府,也曾驻扎过八路军的卫生院,经常有八路军在这里活动。

村东有座考究的院落,虽已衰落,但还可以看出厚厚门窗都钉满铁钉。这里的主人梁翟让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大夫,那时县城里的日本人经常请他看病。人们不理解他给日本人看病,怨恨他。后来才知道他是利用出入县城方便条件,侦查敌情,并把药品、火柴、墨水带回来,送给八路军。当年解放文水战役指挥所就设在康家堡,贺龙在这里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

绕过一个坡,有两间旧窑洞,这里是知青张铁环居住多年的窑洞。一位天津小姑娘,把自己的青春、爱情、事业、生活都献给了康家堡这个小山村。

不远处又有一棵大槐树,多少年前一声雷响后倒下了,多少年后根部长出的枝叶依然是枝繁叶茂,这就是大槐树的生命,这就是大槐树生命的力量。

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一个村庄,如果没有几棵古槐,总会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在柳林工作的时候,在那槐花飘香的季节,我总会去一趟槐树沟,那满山满沟的槐花香铺天盖地扑面而来。康家堡的大槐树眺望着碧绿清澈的神堂水库,陶醉着小沟潺潺的流溪和瀑布……在流逝的岁月里,聆听了多少人生风雨,静观了多少红尘悲喜,守望了多少夙愿梦想?

人来人往,岁月蹉跎,有多少人和事值得追忆?只有古槐一如既往地把根扎入大地,把绿色延伸,再延伸,守护着村庄,守护着心灵,给人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气节。

站在康家堡古槐下,冥冥之中感受到对自然地敬畏和对生命的崇拜。古槐,是游子思乡的寄托,是把根留住的地方,是一个村庄不可或缺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