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专题推荐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向着更为广阔的天地阔步前行

——我市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奋力书写新时代吕梁答卷综述

2019年06月24日 16:46:32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

□本报记者阮兴时

青山叠翠,满目葱茏,又是一年仲夏时。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节点,勾起厚重而又难忘的记忆——2017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牵挂,来到山西视察,第一站来到吕梁。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标注了吕梁精神的新高度,为吕梁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时间飞逝,记忆犹新。视察期间的每一个动情画面,牢牢定格在388万吕梁干部群众的脑海里,也深深镌刻进吕梁的发展历史。两年来,吕梁广大干部职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弘扬吕梁精神,聚力改革创新,狠抓省委对吕梁提出的“四项重大要求”,全力实施“十大举措”,深入实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全力攻坚深度贫困,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时代吕梁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新步伐。

从“加速度”到“高质量”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提升

这样一组数据,承载着吕梁从“加速度”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20.3亿元,增长5.2%,总量较2015年增加将近一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4.8亿元,增长25.96%,总量较2015年翻了近一番;进出口总额完成43.7亿元,增长155.2%,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9.7%。粮食总产量12.27亿公斤,为历史上第二个丰产年。市区优良天数达250天,全省排名第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市区PM2.5平均浓度值最低、同比降幅最大,在汾渭平原11市排名第一。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吕梁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从深层次分析,推进九大产业集群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旅游产业全面发展,让吕梁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增效,既跑出了“加速度”,又彰显了“高质量”。

2018年,全省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吕梁第一个电解铝项目——中铝华润43万吨合金铝项目正式投产,实现了电解铝生产“零的突破”,结束了吕梁号称“全国最具铝工业优势而无原铝”的历史;孝义金岩250万吨大型焦化等21个焦转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晋能大土河2号机组成为全省年内唯一的自用投产机组;交口县重点项目建设暨10MW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在康城镇上科村集中开工;山西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中国)白酒交易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数谷吕梁”建设步伐加快,“一区三园”产业发展体系、“一委三院”人才支撑体系初步建成。

2018年6月21日,“蔡家崖号”客运列车正式通车,为配合列车开通,我市开启了“2018吕梁旅游再出发”旅游季系列活动。“蔡家崖号”——这趟开往革命老区的列车有力带动了我市红色旅游的做大做强,扎实推进了我市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

这样一幅幅由大项目描绘的美好蓝图,折射出的是我市加快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破解“一煤独大”的铿锵步履,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如今,我市非煤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52.4%,工业结构实现反转。

从“黑粗重”到“高精尖”

改革开放步履铿锵

革命老区、资源富区、发展新区,这都是吕梁向外介绍时的高频词汇。吕梁,曾经抓住了煤炭“黄金十年”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也经历了经济发展的“断崖式”下跌,以煤炭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为破解“一煤独大”资源型经济结构,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两年举办“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踏上培育发展“高精尖”新动能的“漫漫求索路”。

沿着《吕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2017-2020年)》这条精心规划的“路线图”,考察、交流、洽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引进“高精尖”人才……两年来,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步伐迈得稳健有力。2018年7月,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获批,依托这一开发区,我市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积极构建“一区三园”产业发展体系,为全市大数据及相关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2018年8月,总投资达11.76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吕梁华为云服务大数据中心建成揭牌;交城大数据产业园中交网通中西部数据中心项目全力建设;中国网库——中国铝型材产业互联网基地项目,目前已汇聚铝型材上下游企业4836家,推动线上线下撮合交易8107万元;阳府井等土生土长企业也不甘寂寞,开始走向全省全国……

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大数据产业已经在吕梁的经济版图上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据统计,2018年前10个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6.2亿元,同比增长9.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3%,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吕梁思路、重点、路径愈益清晰。

《墨子·亲士》有云:“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吕梁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两年来,吕梁在“引人”和“留人”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千方百计吸引大批的优秀人才“不辞长做吕梁人”。

我市出台了《吕梁市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意见》《吕梁市开发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我市科技人才引进企业创新发展创优了环境。2018年,投入了1000万元作为对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科研经费和人才补助资金。如今,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交城新天源企业院士工作站、临县红枣院士工作站引进的何满潮、陈芬儿、李文华3名院士已全面开展科研工作。

两年来,我市高密度推介、高密度拜访、高密度签约;以特色招商、以产业招商、以吕商招商;以“大数据”邀客、“汾酒竹叶青”会友,“功能食品”寻亲……共聘请了64名院士专家为吕梁转型发展专家(顾问),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伟亲自为他们颁发聘书。

在工厂车间、在广袤田野、在科研基地、在学校课堂、在手术台前……吕梁人才群英荟萃,千帆竞发,为提升吕梁形象、优化投资“风向”、凝聚兴业人气聚智献力。

从“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

大生态格局全面构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先天条件不足,是山西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使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任务更加艰巨。要“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两年来,吕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把大生态建设作为“十大战略举措”之一,坚持造林绿化和扶贫增收相结合,深刻剖析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入手,以制度改革创新为引擎,经过两年的扎实苦干,生态环境得到深层次的净化,吕梁的山川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大生态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合作社造林”让吕梁又一次站在改革创新的前沿。在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市林业局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成为全国林业系统和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时任市林业局局长郝金光被确定为21个巡讲代表之一,分赴湖北、安徽、海南、湖南、江西五省作报告5场,直接听众达4万多人。吕梁生态扶贫模式走向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2018年,我市共完成荒山造林103.7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28.1万亩。退耕还林涉及104个乡镇1087个村42.3万人,人均可增收1787元,其中贫困户15.9万人,贫困人口可增收1836元。落实合作社造林机制、推广“党支部+合作社”的造林合作社升级版、聘请贫困户当护林员、积极探索林业资产性收益机制……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荒山增绿、集体经济破零“五赢”,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2017年以来,我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力度,投资近百亿元实施140个生态环保项目。如今,吕梁市区集中供热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供热面积495万平方米,12个县(市)城区覆盖率达90%以上。实施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黑臭水体和清河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环保问题整改“五个回头看”,三年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通过深层次整治,我市生态环境实现了根本性好转,2018年吕梁市区优良天气250天,秋冬环境空气质量吕梁位居汾渭平原11城市第一。

从深度贫困向全面小康

群众幸福生活节节高

在山西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与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市县三级党委书记代表一起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弘扬好吕梁精神这一革命传统,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力量源泉,吕梁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攻克深度贫困这个“重中之重,坚中之坚”。2018年,我市紧盯5个贫困县摘帽、12.7万人减贫年度目标,深入实施“3545”行动计划,书写出优异的脱贫攻坚“吕梁答卷”。

2018年,全市上下逐级签订责任书3216份,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一起抓、挂图作战、痕迹管理、严格督查考核“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和落实机制。全市1951支扶贫工作队、6091名工作队队员、1833名第一书记驻村,全市351户企业帮扶540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出台了《关于攻坚深度贫困加大财政投入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新增财力的50%用于攻坚深度贫困,2018年全市财政扶贫资金达28.59亿元。

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战,在吕梁,没有一个党员干部是局外人、旁观者,聚焦生态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全市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各项举措落在实处,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创造精准脱贫的“吕梁经验”。

两年来,习总书记对我市“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我市生态脱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充分肯定我市健康扶贫做法;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我市光伏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光伏扶贫从这里起步,在全国推广;我市与国家农发行合作创造了风险补偿产业扶贫贷款“吕梁模式”,交口县“一保通”经验在全省推广;“吕梁山护工”成为一张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片;全市特色扶贫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全国食用菌产业技术与市场培训会、全国马铃薯主食化产业联盟年会分别在我市交口、岚县举行……

两年时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两年时光,栉风沐雨,沧笙踏歌。

回望两年来在静水深流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精彩,更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全新挑战。“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未来的吕梁,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向着更为广阔的天地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