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2020年吕梁两会专题

打好三张品牌 打造脱贫攻坚升级样本

本报记者 刘小宇

2020年04月29日 11:14:45 编辑: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吕梁山的沟壑间处处点缀着新绿,一组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吕梁山护工们踏着春风走出大山,脚下的土地已经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脱贫攻坚的“吕梁模式”不断创新,一批重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生态扶贫、吕梁山护工、光伏扶贫三张品牌持续打响。《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3月6日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肯定了我市组建造林合作社、推进生态扶贫的做法,这是党的领袖对吕梁革命老区的惦念、牵挂和关怀,更是对我们工作的勉励、激励和鞭策;“吕梁山护工”品牌入选全国家政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光伏扶贫荣获全省2019年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A生态扶贫 升级“绿色银行”

从“2018全国扶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到“2019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发端于吕梁的生态扶贫模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吕梁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如何实现生态与脱贫相结合,在一个战场上打赢增绿与增收两场战役,我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作为生态脆弱区和深度贫困地区,我市充分吸纳贫困人口进入合作社,确保所有造林任务都有贫困户参与,为全省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做出了表率和示范。到2019年底,全市共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1300多个,吸纳贫困户社员2万余户,完成造林300余万亩,通过生态扶贫带动50余万人脱贫致富,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改善。

市人大代表程怀亮说:“2016年,岚县率先成立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刚开始)采取的模式是由80%的贫困户参与,用议标的办法把造林工程承接给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在自己家门口参加造林。如此,贫困户在造林过程中获取劳务收入,实现了‘增绿、增收’双赢。在此基础上,依托退耕还林,围绕沙棘产业发展,岚县探索了林业资产收益造林新模式,由‘三权’促‘三变’,达到了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荒山增绿,实现了绿化、彩化、财化的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要不断深化“合作社+”造林模式,引入现代企业治理方式,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持续推进“三个100万亩生态工程”。

市人大代表苗勤喜说:“近两年我们的合作社就是以贫困户为主体,造林男工每天能赚120到130块钱,女工能赚到90到100块钱。不仅他们增加了收入,而且咱的荒山已经是成了绿水青山了,下一步需要转变咱的观念把造林专业合作社转为企业性质,就是支部+合作社来带动贫困户再增加收入,巩固咱这两年的成效。”

市人大代表张绳顺说:“按照‘党建引领、村集体入股、能人带动、农民主体、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合作社将推进由村支委、能人、退休人员、科技人员领办、合作,注入资金血液,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农民以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等入股合作,实现贫困人员由领办人带动脱贫向入股经营增收转变。进一步拓宽经营范围,提升增收能力。由传统的造林合作社向森林管护、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经济林管理、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技术服务等方面扩展。”

B“吕梁山护工” 铺就希望之路

近年来,我市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鼓全市之劲,围绕“多形式宣传发动、分类式订单培训、多元化就业安置、多层次跟踪服务”四大举措;建立“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就业保障”五大工作体系;创新“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社会保障”六大思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运行机制和工作链条,铸就了以“诚信、勤劳、专业”为核心文化内涵的“吕梁山护工”特色品牌,激活了就业扶贫领域的“一池春水”。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已经累计培训5万余人、就业2.6万人,就业辐射全国8省20多个城市。其中,2019年全市共培训吕梁山护工6期12898人,其中贫困人口4392人,实现就业7095人,其中贫困认可2737人,8名护工通过全国日语等级考试,达成了赴日就业意向。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将继续深化护工护理培训就业工作,力争年内培训1.25万人、就业1万人,努力推动吕梁山护工走出国门。

市政协委员牛娟说:“经过市委、市政府这些年的苦心培育,目前我们本土的家政市场,也已经日趋成熟。我希望市委、市政府将来,能在推动吕梁山护工家门口就业上,给予我们更多的倾斜与支持。我坚信,在将来,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梦工厂。”

市政协委员刘小平说:“打好吕梁山护工品牌,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吕梁护工的培训力度,加强吕梁山护工品牌的宣传为决胜我市脱贫攻坚,圆满交出吕梁答卷。”

人大代表杨景全建议,一要提升培训质量,在巩固原有培训的情况上,创新培训模式,实现多渠道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二要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要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

C光伏扶贫 释放“阳光红利”

近年来,光伏扶贫产业在我市全面铺开,迅速成为挖掘资源秉赋优势,破解产业匮乏难题的有力抓手,目前,我市建成村级电站461座、集中电站7座,总装机规模达571.6兆瓦,形成了产业扶贫新业态阶段性成果颇丰,成为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保障深度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市还探索形成“村级电站联村建设”模式,出台《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形成了光伏扶贫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累计结算光伏收益2.2亿元,惠及1311个村,增添了农村发展新动力;助力脱贫增收,累计有5.9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拓展了贫困群众增收新途径。

“实施好‘光伏+’项目运维工作,光伏收益80%用于贫困户增收”,市长王立伟在作市政府报告时说。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我市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终于到达了一鼓作气冲刺的重要时刻,光伏扶贫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市人大代表代红梅说:“我是来自石楼的一个农民代表,2016年以来,我县光伏扶贫项目,老百姓非常认可、满意,我们村就有4.6兆瓦的光伏发电,每年收益达到三十几万,对残疾、大病的救助、贫困户的增收有宏大的帮助,这个项目利国利民,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希望各级在管理方面,进一步科学化、专业化,确保光伏发电的收益。”

“光伏扶贫利国利民,下一步我们将在管理方面,下大功夫,增大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确保光伏扶贫效益落到实处。”谈及未来光伏扶贫产业的发展,市政协委员张建峰信心满满。

市人大代表薛增平建议,希望下一步能给予光伏扶贫项目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乡、村级用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管理,建议增加具有维护运行能力的技术人员,建立定期的检查、清洗、维修的制度,最大限度降低运维成本、减少发电损失,切实保障贫困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