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专题推荐  > 讲脱贫故事晒幸福账单

刘候平:创业带上乡亲 致富不忘党恩

2020年07月17日 11:40:32 编辑:

讲述人:刘候平(石楼县义牒镇曹家河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霍爱兰

我是石楼县义牒镇腾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刘候平,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指引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创业经历,说一说我创业路上的切身感受。

我以前是在义牒镇开摩托车修理店的,近几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的摩托车修理生意每况愈下,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我不得不转行重新开始创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创业不是简单的事。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牢牢抓住机会,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在各级领导和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信心百倍地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一走就走到了今天。

记得那段时间,帮扶干部一次次来我家了解情况,帮我出谋划策,镇领导多次和我交流探讨,得知我有肉兔养殖经验后,帮助我多方考察调研、反复分析评估,最后敲定养殖伊拉肉兔。

一贫如洗的贫困户,如何才能创办起有规模的养殖场呢?艰难时刻,党和政府始终能让我找到坚持的动力。从兔场的选址、棚舍的建设到种兔的引入及技术指导和最终的销售渠道,镇领导和帮扶干部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所以,一路走来,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好环境、好政策、好领导是我们创业并走向成功的第一块基石。

大家都知道,创业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如何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呢?常言道:打铁还须自身硬。这也正是我的第二感悟——成功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百折不挠信心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在肉兔的养殖过程中,从最初的不知、不懂到现在对兔子的生活习性、精神状态我都能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这正是源于我刻苦学习、肯钻研、不气馁、不言败的拼搏精神!

现在我的肉兔养殖场,已逐步走上了正轨,平均年出栏肉兔5000只,年利润达13万元。去年开始,我又建起了绿色有机西红柿种植基地,种了7亩西红柿,自己加工西红柿酱收入6万余元。由于咱家西红柿采取有机种植,不使用农药化肥,绿色无公害,品质好,口感佳,市场上很受欢迎。下一步,我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带领乡亲们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

安定的社会环境、惠民的脱贫政策,敢担敢为、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的领导干部,是我们创业成功的坚强后盾和有力靠山,这是我创业道路上的第三感受。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在各级领导和帮扶干部的支持帮助下,我率先脱了贫,成了致富带头人,但我始终不忘党的恩情,致富不忘家乡父老。从我办起肉兔养殖场的那一天起,我便带领我们村30户贫困户一起搞养殖,现在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走出了贫困,实现了致富。我想这也是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致富带头人的殷切期望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成功永无终点,希望我的创业心得能够给大家一点点启发,我也将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并肩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