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紫砂壶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 雒元元

2020年06月28日 10:34:02 编辑:

“禅茶一味”是最为常见的有关茶的书法字幅内容了,几乎在周围的茶馆、紫砂艺人工作室之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紫砂壶上面的陶刻铭文之中,“禅茶一味”也是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紫砂壶的产地宜兴,自古以来就有着“江南佛国”的称号,历史上寺庙林立,僧侣众多。如今,还有成规模的寺庙50余座,佛音袅袅,香火旺盛,僧人之中擅制紫砂壶者颇多。

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是最早介绍宜兴紫砂的著述。其中记载到:“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去,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公式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又有:“供春,学宪吴颐山公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今传世者,粟色公式公式,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金沙寺位于宜兴丁蜀附近,紫砂壶的滥觞与佛教渊源颇深,金沙寺僧和供春也被后人尊颂为紫砂制壶的始祖。

佛教自东晋传入我国,佛教文化对我们的哲学、文学、艺术及民间风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紫砂壶既具有实用的泡茶功能,又兼具观赏的审美功能,赏用兼备,理趣相融,紫砂艺术与佛学文化在本质上存在很多相似、相近的地方。宜兴紫砂艺人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在紫砂壶的造型上也有取材于佛教法器的造型。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所创制的《僧帽壶》,壶身六面,耳型壶把,呈鸭嘴式壶嘴,壶肩上有五朵莲瓣围成壶冠,正所谓“刻桑门之帽,则莲叶擎台”(吴梅鼎《阳羡茗壶赋》)。后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改进,僧帽壶已成紫砂的传统经典造型。传至当代,以顾景舟为代表的许多大师名家依旧不断制作《僧帽壶》,还有《容天壶》《济公壶》《心经壶》等等佛教题材紫砂壶也颇受人们欢迎,其中蕴含着紫砂艺术与佛教文化的天然相合之处。

在紫砂壶的陶刻铭文之中,也有诸多禅机偈语。如著名的“曼生十八式”之一《箬笠壶》铭文为:“笠阴公式,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意思是说:笠帽可以遮阳防暑,而茶水可以去暑解渴,如今我用的是形似斗笠的茶壶,那这功能“是二”还“是一”呢?其中的玄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还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咏茶》绝句:“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首充满禅机的茶诗成为绝佳的紫砂壶铭文,“一壶得真趣”可谓是一语中的,很好地把紫砂壶与佛教文化的因缘诠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