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战国“四大名将”
□ 李牧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大将白起、王翦,赵国大将廉颇、李牧,这四人战场攻伐无不胜,人生命运各不同。
战国后期,秦、楚、燕、韩、赵、魏、齐,所谓战国七雄之间,常常一言不合就开战,十来年一大战,三五年一小战,说是个战乱频仍,并不为过。打了这么多仗,后世提四大名将,公推“起翦颇牧”,可见他们是硬生生打出来、名至实归,得到大家公认的。
这四位的战绩,几乎都是百战百胜,即便不胜,也是平局,没有败仗。
白起以攻为主,一生战绩是全胜,和他对阵的,不是兵败被杀,就是兵败被俘,以至于没有敢与他主动对阵的。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一鼓作气,拿下邯郸,灭赵,可惜被范雎阻拦。之后,不过短短的一年时间,秦王让白起再统帅秦军灭赵,白起就宁可得罪秦王,也不肯答应。这里面,有对范雎的愤恨,更多的是,他对形势的分析后认为,灭赵时机已经失去,现在即便是自己,也不能获胜。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廉颇在负责邯郸城的防卫。
长平一战,赵军被杀40多万,精锐被一扫而空。现在防守邯郸的,都是些老弱新兵,就这些兵,有了一年的准备,廉颇统领,白起就判断不会胜利。可见,廉颇的战力十分了得。
廉颇善于防守,但他只有对抗秦军的时候,迫于无奈,会采取守势,他一守,秦军就无可奈何。但他进攻也很厉害,除了秦军,其余五国军队,他都是碾压。齐、燕、魏、韩,都被他攻占过城池土地。有时候,赵国其他将军打一个城池,吃了败仗,派他出马,立刻就胜利了。
王翦老成持重,没有败仗,但是他讨伐日薄西山的赵国,面对李牧,就不肯正面交锋,感觉没有胜算,没有必胜信心,必须要使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一去,他打仗就像是随便玩玩的,进攻杀掉赵葱,进而攻陷邯郸,俘赵王,灭赵。灭燕,那是顺手就搞定了,都不用预先筹划。灭楚,与项燕对峙很长时间,时机到了,雷霆一击,就成功了。
李牧打仗,是攻守兼备。守,有廉颇之能,无人能破;攻,有白起之风,犀利之极。战场上,他始终不败。几次战例,都是大胜。也难怪王翦、杨端和两位秦军名将遇到他,只能对峙,不敢前进。
李牧围歼匈奴人的一战,用时之久、谋划之巧、出击之狠、战果之大,均令人赞叹不已。此战是中原国家车、步、骑兵团大规模围歼匈奴骑兵的经典战例,而且一战解决赵国边境十几年的安全问题,堪称名局。想想后来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要举全国之力,耗费几十年的时间,还要有卫青霍去病这等天才将领,方才打赢。而李牧仅以一区区代郡之力,就取得如此战果,可见其高明。
所以比拼战力,起翦颇牧,各有千秋,各擅胜场。
但在人生的战场上,四人的不同际遇就令人唏嘘不已了。
王翦结局最好,功成名就,儿子孙子都是秦国重要将领,这与他洞悉人心、谦冲自抑分不开。你看他为秦国建了那么大的功劳,说个告老就告老,没有丝毫犹豫。
廉颇差点,但也还好。他活得最久,有80多岁。但活得久也可能不是好事,因为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听到的都是坏消息,最后郁郁而终。
白起又差点,被秦昭王赐死。除了这个有点不太好之外,白起一生都很爽。他一生,十分得秦昭王信任重用他,而且他还遇到了穰候魏冉。魏冉是人中之杰,他做秦国相国几十年,是秦国疆域扩张最快的时期,为后来秦并六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白起与魏冉关系非常好。
魏冉曾说,他与白起强强联手,天下无敌。白起武功威震天下,背后支持他的人权倾秦国,还是他知己,这般境遇,足可自慰了。
李牧际遇最差。绝世名将,始终孤军奋战,死的时候,都是满腔悲愤。他的被杀,令人为之扼腕,千古之下,依旧痛恨那位赵王。连司马迁这般大史家,都要忍不住大骂,“赵王迁,其母娼也”,还要工工整整地写在书中。
李牧做人过于黑白分明,不擅长考虑政治的因素,是典型的职业军人。赵王派人叫他回来,说给个相国当,他说军情大事为重,升官不着急。听到原来是郭开谗言陷害,他便怒不可遏,要提兵回去清君侧。无奈之下逃亡,却又不肯正式给赵葱移交军务,说此人不堪为将,直接得罪赵葱。逃亡路上都没有防范之心,在旅馆要喝闷酒,结果醉后被赵葱派人追捕杀害。
但凡他肯忍耐一二,也不至于如此啊。可人的性格,要有改变,实在也是难于登天。李牧战场上纵横捭阖、所向无敌。然而面对赵王迁、郭开等一帮人,依旧束手束脚,无可奈何。
总体来讲,白起王翦要比廉颇李牧幸运。秦国的君主都比赵国的那几个君主强。
秦王对自己的得力干将,都是信任有加。秦始皇帝将举国之兵交付王翦,任由王翦几个月与楚军对峙而不生疑心,不干预王翦的指挥。秦昭王得知白起在前线围住赵军,兵力不足,就下令全国16岁以上的男丁都要上前线,亲自带着去支援白起。
赵王这边呢,经常中人家的反间计。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而前后那几任赵王,吃了同样的亏,连半点长进都没有。即便廉颇李牧再是绝世名将,遇到这般的猪队友,能怎么办?
赵国不灭,才是没了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