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要闻

小厕所关联千家万户大民生

——文水县农村改厕工作纪事

2020年09月21日 09:23:26 编辑:

□ 本报记者 王涛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厕所虽小,情系民生。”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改善,是重要的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近年来,文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县长“挂帅”出征,分管领导担任“一线指挥”,部门、乡镇合力推进,形成“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农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铺开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两转”变“三带头”

从思想观念上破除传统陋习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最大阻力就是农村群众一直以来形成的传统如厕习惯。一方面,要在硬件上改掉以往的旧厕,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卫生的新厕,另一方面还要革掉陈规陋习,让科学合理的卫生习惯装进农民的脑袋中。文水县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重点抓了干部群众观念上的转变。

转变干部“被动完成任务观点”。文水县乡村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各级干部对农村“厕所革命”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转变群众“只在清明节改厕”陋俗。改厕能否推得开,关键要看农民接受不接受。文水县认真总结前两年改厕进展缓慢经验教训,大力宣传改厕意义和优惠政策,进村入户耐心讲解改厕原理和改厕模式,让群众充分认识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好处和优势,形成移风化俗、崇尚卫生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转变只在清明节改厕的传统习俗,把改厕任务落实到乡、到村、到户,逐户进行对接,利用农户空闲时间,常态化地开展改厕工程。

此外,文水还施行党员干部代表“三带头”。“一村一策”推进改厕工作,实行党员带头改、干部带头改、村民代表带头改,打造了一批改厕示范户。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推动一户引领一片、一村带动一乡,让群众对改厕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变“要我改厕”为“我要改厕”。

两保障一压减

从资金政策上提供有力支撑

顺利推进厕所革命,政策、资金是保障。文水县制定出台《文水县农村户厕建设改造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明确改厕类型、建设标准、资金来源和进度要求,为农村改厕提供政策支撑。在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整合改厕、环境卫生整治等资金,配套县级改厕资金1100余万元,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在保证农村改厕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文水县严密组织工程招标,严格价格评审,将工程价格从20元压缩到1868元,压减预算9.3%,全县节约财政资金158.4万元,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

五优先三必改

从任务安排上突出生态治理

文水县有10万农户,改厕任务十分繁重。实际工作中,他们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做到农村改厕“五优先”、“三必改”。“五优先”即,优先安排示范村、文旅融合村、历史文化村、传统文化村、乡镇所在地村等整村推进改厕,实现集中“连片”改造。“三必改”即,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季通道整治和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河流沿线村等必须实施农村改厕项目,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用促建”原则,针对文水常年在外务工经前人员较多的实际,坚持以常住户厕所改造为重点,主推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对旱厕进行改造、填埋或新建,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避免改建新厕无人使用现象。

抓培训重技术

从“建管护用”上实现全程服务

改厕易、管护难,农村改厕建管护用各个环节,关系到民生事项能否真正落地、惠及群众。

文水县在农村改厕过程中,注重环节管理,优先选择本村有资质、有经验的队伍,邀请省、市专家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现场演示,培养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农村改厕施工队,不仅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收入,也为后期维修管护培养出一批“土专家”队伍。同时,结合农民生活生产需要,文水县在下曲镇朱家堡建成投运“农厕服务站”示范点,下一步将以乡镇为单位建设乡镇农厕服务站,延伸服务链条,为农村改厕户提供设施维修、抽粪等服务,并将收集的粪液粪渣进行资源化处理,作为农家肥还田,既有效解决了改厕后粪污污染和跟进服务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在推进“厕所革命”过程中,文水县还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抽调专人成立改厕指导考核验收督导组,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一周一约谈,通过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做到边建设、边督查、边验收,确保工程进度。严把原材料设备质量关、施工人员准入关、工程质量关、工程验收关,实现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双把关”。截至目前,文水县已完成农村厕所改造7000座,平均每天有58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成投用。